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红三军战斗遗址——倒马坎

□ 作者 龙勇 文/图

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与贵州省松桃县甘龙镇的交汇处,山高林密,悬崖陡峭,车马难行。秀山历史上著名的“红军激战倒马坎”就发生在该交汇处的坝芒村附近。说在清朝,曾有一名官员骑马路过此地,因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不慎跌下深沟,马死人亡,从此以后这里就被称为“倒马坎”。

1934年8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向川黔边境进军,发展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按照计划,将从倒马坎进军秀山。秀山县国民政府县长赵竹君,遵奉湘鄂川黔四省剿共联防总指挥刘湘“加强防务”的电令,在秀山民团中抽调上千人组成“剿共精选队”,由团防司令杨卓之任总指挥,在倒马坎一带设防,试图阻击红军。

杨卓之利用倒马坎的险要,派驻300多精选队员在此重点设防,并修碉堡、设路障,将前哨阵地延伸到倒马坎前的坝芒街上。同时派700多人在倒马坎左、右两翼,选择有利地形埋伏。杨卓之亲自坐镇清溪场总指挥部,妄图凭借他这条所谓“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就能阻止红军进入秀山。

8月30日,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卢冬生奉贺龙之命率部进军倒马坎,打开这条通往秀山县城的通道。按照作战计划,红军进入猫儿洞后,即分兵两路包抄倒马坎:一路进至干溪槽,从左右两翼迂回;另一路从猫耳洞,穿过密林上芦蒿坪,去占领倒马坎右侧的最高峰——老鹰嘴。下午4时许,红军按照火力部署,迅速占领敌人的前哨阵地,同时攻击坝芒街背后的制高点——狮子背。很快攻下雷打岩,占领山府庙,逼近倒马坎。

面对红军的迅猛攻势,敌军防御阵地很快瓦解,杨卓之在接到前线指挥所的电话报告之后,只好下令撤退。精选队员纷纷溃逃,跑得慢的就在指挥所里当了俘虏。杨卓之害怕红军追到清溪,慌忙叫随从带一个班护送自己躲进县城。红军占领倒马坎主阵地后,左右两翼的敌人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红军主力迅速前进,清剿余敌。至此,被杨卓之称为“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倒马坎之战打击了反革命气焰,壮大了红军声威,是红三军在黔东根据地进行的著名战斗之一。倒马坎激战是秀山红色历史的重要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倒马坎修建了红三军战斗纪念碑,将其设为该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每年清明节等节日,都有群众、学生、党政领导等到此敬献花圈、瞻仰烈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