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陈独秀灵柩过重庆

□ 作者 颜坤琰

1942年5月27日晚,陈独秀在江津鹤山坪石墙院撒手人寰,6月1日安葬于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之康庄。衣衾棺木与墓地等身后大事,均承当地富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全力帮助。

1947年2月,在江津国立九中搞总务工作的陈独秀的三儿陈松年想,日本鬼子被赶跑了,理应把嗣祖母和父亲的灵柩迁回故乡了。当时,抗战虽然胜利,但内战又起,运灵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客居江津的安徽人很多,提起陈独秀,大多知道。陈松年就向他们咨询是否有运灵柩的木船。有人告诉他,重庆江北有。陈松年到重庆一打听,说是只有浙江会馆有木船运灵柩。他当即到设在重庆储奇门列圣宫的浙江会馆联系。得到他们应允后,陈松年又返回江津,雇了—条小木船,将嗣祖母和父亲的灵柩一起运到重庆浙江会馆暂厝,等待下水航船。办完手续后,陈松年又在灵柩上刻上字,写上地址和接收人的姓名。陈松年怕途中横生枝节,不敢在父亲灵柩上刻“陈独秀”三个字,只好刻上父亲的科考名“陈乾生”,这是多数人所不知晓的。由于陈松年妻子临产,所以他不能随船回到安庆,而是去信给在安徽任教的堂兄陈遐年教授,请他在安庆码头迎接。所以接收人写的是“陈遐年”。

6月2日,一艘由重庆驶来的木船停泊在安庆码头。几个擎着白布旗帜的人在码头等候着,年约50来岁的陈遐年立即上船,办理完接收签字手续后,将叔父和叔祖母两副灵柩抬到安庆西门外古刹太平寺存放,等陈松年一家返回安庆后才将其入土安葬。

同年秋,陈松年一家从重庆乘军事学校所包的轮船,顺流而下直达南京,再换船返回阔别近10年的故乡安庆。临行前,陈松年特地到曾慷慨资助陈独秀安葬的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处告别,感谢他们的大恩大德。陈松年回到安庆后,随即着手准备将停厝在太平寺的父亲和嗣祖母灵柩入土为安。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后,陈松年将父亲的灵柩移至安庆北郊祖坟之地叶家冲(现属安庆市十里铺乡)与母亲高晓岚合冢,了却了母亲生前不能与父亲同寝,死后要合墓的遗愿。

陈独秀一生走南闯北,四海为家,青壮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有死后才得以魂归故里,安息在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