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记
生活在一个遍地都是美食的网红城市,街头巷尾升腾起火锅、串串、烧烤的香味,引来无数外地食客,但我却并不贪恋美食。我觉得我的胃,非常对不起重庆这座城。忽然不再贪恋美食,这一变化恰好发生在三十岁这一年。
我以为是身体出了问题,也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那就该吃吃,该喝喝吧,只是对大鱼大肉失去了兴趣,以清淡饮食为主。我们莽莽匹夫,哪里懂得什么养生之道,这只不过是和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有关罢了。
我的少年时代和同龄人相比,确实吃了不少苦头。那时候物质匮乏,家里的生活水准也只能维持温饱。平时的主食以米饭为主,然后下饭菜多半是土豆丝、土豆片以及豇豆、黄瓜等应季蔬菜。萧瑟而漫长的冬季,多半是晒干的咸菜。
见荤是插秧打谷子以及端午中秋等重要日子里才能享受的待遇。当时所谓的荤菜,也无非是家里自己晾晒的腊肉。一块腊肉煮一锅菜,连汤带水狼吞虎咽。或者是杀一只自家喂养的鸡,当然也是一锅焖,辅以干竹笋、干豇豆,煮一大锅。
由于人口众多,每个人能分到几块肉吃算是很幸运的了。那个时候,白米饭配家常菜,把人吃得心里发慌,吃肉成了一种奢望。每逢邻里亲朋红白喜事,我总是跑得最快。帮别人烧开水啦,递烟啦,总是积极讨好别人,以期待饭桌上能饱餐一顿。
直到上高中以前,吃肉觉得都是一种奢望。除了炒腊肉、炖腊肉,当时饭桌上流行鸡爪。那几年,家家户户过事,都有一道菜,就是炒好了的鸡爪,一桌八个。八个位置是给大人留的,小孩子只能找空位置坐,动作慢一些的话,鸡爪准会没了。
读大学以前,我总觉得肉没吃够过。到了大学好了,我自己做一些兼职,偶尔手上也有一些宽裕的零花钱。有钱了并不铺张浪费,对食物还是充满敬畏和期待。由之前的单纯地对猪肉鸡肉的喜欢转化为喜欢一切美食。
学校外面的餐馆很多,卫生谈不上多好,但大都经济实惠。和同学出去吃饭,两个人点一份干锅,我们硬是吃得最后干锅里面只剩下亮晃晃的油,到最后一点东西都没有了。然后从学校的餐馆,开始蔓延到经济实惠的串串,烧烤,火锅……
每次吃饭我都是最慢的,总觉得那些美食上面长了钩子,能将我的心我的胃死死地勾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饭局也不少。每次有饭局,我都乐意接受。我不擅长饮酒,也不擅长聊天,饭桌上我就只顾吃,然后对别人的话语时而点头称赞。
有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而且能吃。一些有意思或没意思的饭局,总是把我喊上。除了工作单位,文朋诗友也不少,因此这些年我倒是蹭了不少吃喝。山珍海味虽然谈不上,但是大鱼大肉却是吃了不少。
只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只要去外面大吃一顿,回家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只能以清淡的稀饭维持。忽然觉得,曾经那么贪恋美食的自己,也不再贪恋美食了。现在有了饭局,有了朋友邀约,总想以各种理由推脱,或者提前申明找个安静点儿的地,喝点粥就行了。
三十岁,这么年轻,忽然对美食没有了贪恋。我竟然不知道这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