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中“协商”是谁提出?
“新政协”和“旧政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决定为组建新政府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社会贤达五个方面。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旧政协”。
1946年11月,国民党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遂使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解体。
此会虽然解体,但名称却继续沿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国外华侨积极响应,参加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月30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9月17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这就是“新政协”。
王世杰提出“协商”
在《城南旧事——重庆南岸统战人物故事集》一书中,有《王世杰走访王家沱》(作者:曹庞沛)一文。文中说,王世杰是国共重庆和谈首席代表,亲手与周恩来签署了“双十协定”。
作为国民党顶层高参(参事室主任)的王世杰,曾于还都南京前,在临时下榻重庆市中区青年路《大公报》社的处所,设家宴回请了族亲、知名盐商王世培(曹庞沛的舅爷),席间相互闲聊,讲到了一件事。即在国共两党商议时,周恩来说,重庆谈判的一个重点就是召开政治会议讨论建国方案。王世杰听后觉得应从多方体现民主的角度,尊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各界团体的意愿,提出在“政治会议”中能否加两个字:“协商”。周恩来认为很好,于是双方均接受了这个建议。王世杰把它正式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专门写进提案,交给美国特使赫尔利。
王世杰,字雪艇,湖北省崇阳人,1891年3月10日生,1981年4月21日病逝台北荣民医院,终年91岁。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曾留学英、法,191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海牙公断院公断员、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兼政治部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外交部长、中央设计局秘书长。曾一度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
王世杰在临终前留下遗嘱,效仿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在墓碑上只刻写“弗吉尼亚大学创办者”的先例,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刻写“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