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2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艺林廋语(之二)

□ 作者 东方隈

“白米”两颗价连城

大竹林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米仓·白米文字

2004年1月,九龙坡区陶家镇修建盐(井堡)马(家岩)公路,在莲丰村四社大竹林出土东汉画像砖30方,其中“米仓画像砖”中央有隶书“白米”二字,可谓无价之宝。因为在古代出土文物中但凡有文字出现,则给考古工作带来莫大的惊喜,“白米”就是证据。重庆文物考古所《重庆九龙坡陶家大竹林画像砖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07.2)按:文献中“白米”二字,晚于东汉画像砖所刻。《宋书·孝义传·何子平》:“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休祐素无才能,强梁自用……以短钱一百赋人,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恶不受。”这批陶家墓砖其砖纹、彩色画像和文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宗教习俗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仅从艺术上看,至少反映出生活在这区域的先民其线描和文字书写艺术上的几个特点:一是自然崇拜的神秘主义色彩。从《日神》像的砖刻中,画面刻画出人首鸟身之羽人,两侧为蟠缡纹,腹部有一圆轮,代表太阳。轮中有一鸟曰金乌,有“太阳西下,生命安息”之意。这块神话传说画像砖刻充满自然神崇拜的特色,而这种印模阳线砖刻线条质朴,又为三面羽人,让人充满遐想。二是书画安稳、质朴、严谨、含蓄。《白米》砖刻为手刻阴线,左右瓦盖两层仓一座,四级踏道,有柱支撑。仓门四人头戴小帽,短袍齐膝,头顶大缸。画面上刻“白米”二字,笔画简洁质朴,整饬端庄、波挑飞动,颇类云阳《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体现出汉代书法艺术简朴大方、迅捷端庄的艺术特色,文字虽少,但弥足珍贵。三是书法的整体风格多呈现出雍容华贵和正大宏阔的特色。《妇人携子图》侧面阳线有“如氏”的题字,字体简约流畅,信手写来,笔画规整,丰腴笃实,有雍容华贵之感。此砖为印模画像制刻,画中七人,神态各异,老妇拄杖威严,母携子慈祥,婢女恭顺,稚子天真,从画面与书法题字刻可见大汉雄大壮阔之势。四是绘画的韵致呈现出力量之美。陶家镇出土画像砖中,生活气息特别浓厚,尤其是《胡人相扑》和《杀猪砖》从艺术的角度上看,充满了力量和阳刚之美。杀猪图寓示丰收和富足,或期望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享受富足的生活,屠人瞪眼挽裤、高举屠刀、三猪惊跑之状栩栩如生。而胡人相扑之力士,浓眉如刷、大耳垂肩,线条和画面呈现出雄强无比的力感。

两块《气死莫告状碑》

綦江东溪古镇《气死莫告状碑》

重庆地区有两块《气死莫告状碑》:九龙坡区大堰村马王场有一块《气死莫告状碑》,右竖刻:请君抬头望;左竖刻:不信尽家当。碑阴正中横刻:讼则凶;右侧竖刻:两扇磨子一齐鋊,左侧竖刻:赢得猫儿输了牛。

无独有偶,綦江东溪古镇山壁上平凿一高7米、宽4.4米石碑,上书“气死莫告状”五个大字,左边小字:“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右侧:“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年代不详。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