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2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版画,为山民点亮心灯

□ 作者 张涌

这些天,我的脑海里不时回放着在北京幸遇的那场视觉盛宴——中国美术馆馆藏国际艺术展览。有趣的是,非洲民间木雕与毕加索等世界最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同堂展出,相映生辉。正是那些想象诡奇造型独特的木雕,深深影响了毕加索。

艺术创作的神奇在于,很多时候,它与知识无关、与受教育程度无关。只要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就能产生神奇的艺术。由此,我想起到北京前,陪邢秀玲老师等重庆女作家沙龙的作家们探访过的古剑山艺术村,想起了山村里的“毕加索”们。

綦江古剑山是一个神奇的所在。大娄山脉从贵州宛延而来,在古剑山戛然而止,巍然挺拔成峭壁千寻。主峰鸡公岭孤插云霄,雄视着苍苍莽莽的丘陵原野。始建于900多年前的净音寺高卧山巅,靓丽成“巴渝十二景”之一,是名播四方的佛教胜地。艺术村坐落在古剑后山7公里处。从前山到后山,一路松杉掩映,负势竞上。山崖下不时有水库镶嵌,滢澈蔚蓝,宛若宝石。绕山盘旋,山依旧高峻,视野却渐次开阔。藤蔓绕缠、蕨藓铺地、杂树丛生的缓坡和层层跌宕的梯田交相错杂,姹紫嫣红的野山花与深绿浅翠的树木相映成趣。偶有山溪,或流觞委婉,叮咚成韵;或急湍甚箭,势若脱兔。建筑精美、各具特色的40多座艺术家工作室错布于此,与乡村为伍、与烟云为伴。

我们到访的那天,本来连日阴雨的古剑山竟雨住风轻,清丽可人。丛林间好鸟翻飞,欢鸣上下;天宇间白云开合,湛蓝隐现。杨珂等艺术家工作室恍若仙宫,令人流连。可是最打动女作家们的不是那些大牌,不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家工作室,而是当地山民的原创版画。

在上厂村农民版画合作社,当地老农周志厚正在印制自己原创的小版画。他自述年过七旬,但精瘦干练,全无老态。两年前,他还是艺术村附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仍然是农民,种着几亩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画画,更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我完全想象不出,墙上那些想象丰富、造型生动、色彩优美的版画出自于他那双拿惯了锄头、长满干茧的手。诗人泣梅不禁为老人家激情赋诗:

他满手厚茧/如一把锉刀/锉平了艰辛和坎坷/锉平了一条艺术的大道……

炒得一手好菜、动作利索的艺术村厨房女掌墨师聂如蓉(我一直叫她聂大姐),下班后也变身艺术家。画画成了她业余生活的最大乐趣,周围一帮姐妹、晚辈也不再玩牌,而是跟着她画画。

绘画缘自生命深处的冲动、缘自涂鸦的本能。艺术本能是一团易燃物,但大多数时候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点燃它需要契机、需要明火。是这个美好的时代、是艺术村的创建给了山民契机。而带来那团明火的,是李毅力。李毅力是全国知名版画家、綦江农民版画的创始人、重庆民盟画院院长,也是艺术村的开创者。辅导农民,他有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有热情,走家串户动员山民画画;他不计得失,不要任何报酬。他和市文联副主席杨矿以此申报国家文艺志愿者,所获5万元经费也全部捐献给合作社,还四处募捐,打算为村民建版画展览馆。

农民的创造力与艺术家的精准智力扶贫创造了奇迹,文化自信在小山村有了生动的粉本。两年多的时间,十多名山村画家创作版画300多幅,9幅作品参加了市级展览,12件作品被三峡博物馆和重庆美术馆收藏,作品不时有游客购买,新华社发表了题为《山村里的“毕加索”》的专访。画画使他们重寻旧梦、使他们有了精彩的文化生活,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活。山村“毕加索”们劲头越来越足。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新时代农民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句话,在艺术村找到了最朴素的注脚。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美术馆馆藏国际艺术展览的主题“美美与共”。这是沿用了民盟智慧老人费孝通先生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8年前,费老描绘的大同理想,已然契合了今天“一带一路”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

也许,我们不需要那么宏大,我们也不只是需要“毕加索”。但我们需要像李毅力们那样,选一个切入点,以艺术为抓手,把文化带到乡村,为农民点亮心灯,为致富别寻他途。果如此,“美美与共”才会成为可能,乡村振兴才不至于落空。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