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廋语(之三)
巴福张爷庙说张飞
疑为张飞书法
巴福镇现存张爷庙。民间传说张飞当年战于重庆,曾到过巴福巡查,张飞虽是武将,但文笔书法并不逊色。张三爷毛笔字如何,套用郭沫若先生夸陈毅元帅的词儿,正是:将军本色是书家。据传张三爷的作品流传在世上还有碑铭存在,这幅拓片文曰:“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邰于八濛立马勒铭”。盖所记为蜀将张飞破魏将张郃事。《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云:“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大约胜利调动了三爷的艺术情怀,于是立马勒石,为传世之铭。有人深信此通碑拓,以“清雄之气”相誉,其实也是伪作。细审此通铭石书,何来将军气概。《三国志》记张三爷“敬君子不恤小人”卒遭小人之害。这样的人,有雄豪质朴之气,不像这通书刻得风格清静柔媚。倒是以前看过清人高凤翰所临“汉将张飞大破贼将张郃于荡渠立马勒石”的立轴,虽不知所本,但质朴雄健,我以为却是近于张三爷气概的。张三爷气概怎样?“当阳桥前一声吼”啊,“喝断桥梁水倒流”。
传说张飞曾来到巴福场,当地学校的先生请他题一幅座右铭以激励后人,打仗的人哪里随时会带毛笔,便以手掌着墨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张飞掌书福字的本意,是他觉得这一方福山福水给人们带福运,张飞本人也因武力惊人,一举名标天下,所以他书写下这个大大的“福”字。旁边古洞寺的僧人却从中悟出了真谛:张飞掌书福字,“福”与“佛”偕音,得福者安,遇佛者然(了然),求“福”之道与求“佛”之道本为一体,和谐相融,蕴藏着佛家妙理天机。于是寺僧就将张飞生前掌书“福”字刻于古洞寺石壁,字高83厘米、宽78厘米,铁划银勾,刚劲有力,每划收笔处均现五个指痕。年长月久,到 “福”字古石刻前“祈福迎祥”就成为了巴福的一大民俗。今天,到巴福古洞寺“祈福”,沾沾“福气”回家,已成为来巴福探亲访友、旅游的一道景观。
明代《丹铅总录》记载:“涪陵有张飞(?-221)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叶奕苞《金石录补》卷第七云:“张飞刁斗铭,八分书,在涪陵之石壁。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刁斗铭今已毁,但尚存其隶书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