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1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李伯钊:新中国对外文化使者第一人

□ 作者 丁艾

1949年夏,李伯钊率青年文工团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布达佩斯合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9年8月,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团中央应世界青年联欢会的邀请,要派一个艺术团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文艺表演。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派艺术团出国演出,因此党中央十分重视,由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将艺术团的组建任务和节目的选排工作交给了时任北京市文委书记、文联副主席李伯钊。

李伯钊是从山城走出的女红军,参加过红军长征,是著名的戏剧家,著有歌剧《长征》、话剧《北上》等,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杨尚昆的夫人。

为了向世界人民展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水平和成就,艺术团的成员、演出的节目和演员,都是从全国选拔的。团长李伯钊,秘书长吴雪。导演团有舒强、丁里、水华,音乐工作者有周巍峙、边军,文学工作者有贺敬之等。节目有合唱《东方红》《我的祖国》,秧歌剧有《兄妹开荒》《十二把镰刀》,舞蹈有《大秧歌舞》《腰鼓舞》等。还有郭兰英的独唱《妇女自由歌》、李波的《翻身道琴》、王昆的歌剧《白毛女》选段等。谁知节目选定和排练好后,却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原来,为了确保这次演出的优质量高水平,艺术团在彩排时又邀请了中宣部、团中央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审查节目。在彩排中所有的同志看后都认为节目选得好,演出水平高。但这时唯有陈伯达却发表了一通怪论,他说:“你们拿《十二把镰刀》去社会主义国家演出,这适合么?人家那儿都己经集体化了,耕田种地收割都用机器,播种机、联合收割机什么的,全机器化了,你们还使用镰刀割麦,岂不是宣传落后么?还有你们的服装全是红红绿绿,绸绸缎缎的,太华丽了!这恰当么?”听了陈伯达这些话,演员们议论纷纷,李伯钊更是一肚子委屈。怎么办?大家一时都没了主见。

第二天李伯钊决定去请示毛主席。毛主席听了她的汇报,平静地反问她:“那你有什么看法呢?”李伯钊抬头望了望主席便坦率地说道:“节目是团中央讨论议定的,要求要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反映文艺为工农服务的方向,《十二把镰刀》是反映陕北革命根据地农民热心生产,用熊熊的炉火一夜打出12把镰刀支援春耕生产,具有充沛的劳动热情和浓烈的乡土气息,反映了解放后农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绪。”说到这里李伯钊又抬头望了望毛主席,接着又为难地说:“还说演员不该穿绸缎。我正是来请示主席呢。”毛主席听了,慈祥地笑着说:“这不很好么?舞台人物嘛,是理想化了的,我看穿点绸绸缎缎,可以。你说是么?”

毛主席的一席话使李伯钊深为激动,倍受鼓舞,心里豁然明亮。就这样,李伯钊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对外文化使者,将中国的灿烂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为新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架起了第一座桥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