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企“翻山”出高招
——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委员建言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记者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滚滚变革浪潮,先行者们一往无前探索突围,民营企业在机遇与艰难中蝶变成长……1月27日,主持人刘宝亚以《大江大河》电视剧为开场白,拉开了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委员建言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记者会的序幕。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被称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如何“翻越”?5名市政协委员,用详实的调研、深切的经历,从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支持、加强市场监管、树立工匠精神、开拓创新思路等方面,支招重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陈育林(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现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
让民企敢贷能贷愿贷
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了我市创业就业主体和税收主要来源。根据抽样调查显示,当前民营的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最突出的困难依次是:原材料上涨过快、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用工成本增加、经济下行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需求不旺等。
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方方面面进一步协同配合加以解决。进一步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外部环境,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支持下,政府牵头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切实加强财政金融互动,财政部门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财政奖补力度,健全企业、银行、政府等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摊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堆积和共享,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区域内的失信通报和承接制度。多方加强配合协调发展,搭建政策协调沟通平台,确保各项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实见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庆将设立市级首期10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体现了市政府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下一步,建议指导机构完善落实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要求,提高监管的力度,推动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
杨 光(市政协常委,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为民企提供空气阳光水分
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就犹如空气、阳光、水分之于我们每个人。资料显示,重庆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连续两年保持前五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放管服”改革和大幅提升的政务服务效能。我举几组数据显示,全市市场主体总量五年增长六成以上,彰显了“放”的成效;10万违法失信和经营异常者受过限制,彰显了“管”的力度;企业开办只需5天、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西部第1、知识产权67万件、微型企业58万户,彰显了“服”的水平。
尽管“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但民营企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融资难、降本增效难、政策落地难、引才用工难、转型升级难;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倾听市场呼声,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要聚焦关键环节,“放”活市场准入环境,让民营企业拥有更多创业投资机会;二是要突出综合治理,“管”好市场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服”优市场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从而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张龙义[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潜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以工匠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在,中国人过上了好生活,其根本原因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民企20多年的发展,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近几年部分民企在发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有产品过剩的原因,也有营商环境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企业必须自身有造血功能才有希望。我个人认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标准:一是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职工要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三是股东要有回报;四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税收和就业。
如何摆脱困境,迎接民营经济新的春天?我建议,要以创新精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工匠精神推进民营经济走品牌化道路,脚踏实地提升产品质量、工艺技术和产品售后服务;以企业家精神引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敢于担当、勇于突破,拿出创业的勇气引领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多年来,我跟随国家商务部和相关部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调研,深有感触。“一带一路”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平台,降低了跨国经营风险,消解了过剩产能,提升了民企收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话语权。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刘 英(市工商联副主席,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重庆民企要立足创新树品牌
改革开放40年来,重庆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为引领。
用新思路、新战略加快新发展,需要激发各方潜能、利用各种资源。建议政府立足高效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坚持依法平等全面保护,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下大力气从源头上解决投融资问题,营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以更加精准的扶持、更加优良和到位的服务环境,让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能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舞台广阔,商机无限,重庆服务业民营企业要着力打造品牌,从产业领域、技术水平、企业制度、商业模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淘汰。从低端向高端推进、从模仿到制造、从制造到创新,都需要用创新来解决。怎么创新?阿兴记首先想到的是智能化,把炒菜机器人、包子机、米饭生产线等智能化设备融入餐饮企业。并以人才为核心,开放股权激励,让员工从打工者转变为股东。同时,开创多品牌、多业态、多模式发展道路,诞生了阿兴家、嘟嘟兔等。在创新这条路上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张兴明(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裁)
用智慧支撑工业民企
重庆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集中的地区。沐浴在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之下,重庆民营工业企业获得了良好发展,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存在优质企业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等短板,但韧劲足、潜力大、后劲足。
重庆有发展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业基础雄厚,可以通过创新驱动,从两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二是重构企业发展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要顺势而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转变;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同时,利用我市印发《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东风,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新制造的转型。我们小康集团已经先行一步,拥有数字化、信息化的中美双智能制造基地,目前正为打造成为由传统汽车制造型转型为智能电动汽车新制造企业的目标努力前进。
(龚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