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记者会的小故事
□ 本报记者 余茜
这是一场记者会,这也是一场故事分享会。小小的故事留给记者们的是民营企业家们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对创新、诚信、感恩的思考和追寻。
一份承诺书
这个故事来自市政协委员、潜龙集团董事长张龙义。听到杨光委员在发言中提到“企业开办时间5个工作日完成”这句话,他感慨万千。“记得那还是1992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为了拿到营业执照我足足等了半年。”张龙义说,这份执照得来不易,在申请执照的过程中,他还签下了一份承诺书,承诺聘用人员不超过20人。“现在这份承诺书的复印件还放在我的企业博物馆里。”
从半年到5天,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转变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八两鱼的故事
“现代服务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回答记者提问中,市政协委员、阿兴记老总刘英八两鱼的故事让人回味。
“那是一个清晨,从未给我打过电话的厨师长来电询问,当天宴席采购的鲜鱼部分只有八两,不足我们要求的九两到一斤二两的标准怎么办?”虽然只有一两的差别,却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我当即问道“重新采购还来得及吗?”“没有合适的货源。但我们可将三条鱼做成两份,只是可能会亏一点。”“就这么办!”刘英告诉记者们,通过与宴会客人的沟通,上桌的鱼以鱼片的方式摆成了孔雀开屏的样子,顾客很满意,对于阿兴记的诚信更是称赞不已。
一两的差别,却是企业诚信的试金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保持诚信,是民营企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迈向高质量的不二法门。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