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人户
每逢春节,亲朋好友之间有一种亲切往来,北方叫串门,南方城里叫聚会,也有的称请客、过客、拜年,咱们永川乡村叫“走人户”。
走人户这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时候,亲戚近的走路来回一天;亲戚远的来回要走两天;有钱人走人户是骑马或坐滑竿。久而久之,这种走人户的习俗在永川成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孩随大人一起走人户。张大娘带着七、八岁的儿子张二毛从永川城边烂坝子去黄瓜山白塔村金有成家走人户,爬坡上坎走了近三个小时才到。张大娘与金有成是亲姐弟,张大娘从金家嫁到张家。这天,金家堂屋香火架下的四方桌上摆了几大盘苕条、炒胡豆、豌豆,少量的花生和草米糖(书名米花糖)。张大娘与儿子一到,给金有成送上礼物,张二毛看见桌上的食品,口水直流,刚伸手去拿,张大娘掐了二毛一下,二毛手缩回来了;一会儿,二毛又伸手去拿,张大娘踢了二毛一脚,二毛哭了。金有成见二毛哭,急忙顺手给二毛拿了两封草米糖和一大把炒花生,二毛狼吞虎咽吃个不停。开饭时间到了,摆了五桌,四方桌上摆满了各种干盘子(书名凉菜):有猪身上柏丫熏过的心、腰、舌、肚、尾巴、香肠;有两碗冒着热气的猪儿粑,还有一斗碗“老白干”。客人就坐开席。主人说:“请!”大家才能拿筷子夹一片送进嘴里,把筷子放下;一会儿,每桌年长者说声“请!”大家又开始动筷子……
七十年代走人户。过春节简单多了,走人户依然要走。张大娘带着孙子狗娃去走人户。这次走的是公路,二个多小时就到了。这时期正逢“农业学大寨”,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张、金两家都是乡下人,农村户口就没有票。农村政策严,农民养猪必须是“送一留一”(即送一头给食品站,自己才能杀一头)。农村杀猪必须要有“宰杀证”;养一头猪的村民,必须花六、七十元去黑市买一张“宰杀证”。因金有成家养了一头猪,只好与队里唐明顺两家联合杀了一头猪。金家还是纯朴大方,摆了三桌,桌上有凉拌萝卜丝、蒜苗、藕片、盐鸭蛋,热菜有炒肉丝、酸萝卜蒜苗炒回锅肉,盐豇豆煮滑肉,大肠烧萝卜等等,当时也算得上是丰厚的酒席。
当今盛世的走人户。如今的张狗娃(张大娘的长孙)承包工程发了财,成为张总,在城里买房又买车。初四这天,太阳普照大地,显得十分暖和。张总开着奥迪轿车拉上六十多岁的父母(原张二毛),还特地扶上他九十高寿的婆婆张大娘(旧社会,无名,正名张金氏)上车,一家四世同堂,去黄瓜山金有成家拜年走人户。张大娘和金有成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相互搀扶进客厅沙发就坐。张狗娃双手捧上贰仟元大红包、礼品送给舅公金有成。金有成激动万分说:“当今社会好,农村变样,都发财有钱了。”金有成给张狗娃的两个小孩子各一个200元的小红包,两个小朋友接过红包连声说:“谢谢祖祖!”
中午开饭时,他们一起走进餐馆,高大整洁的大厅,红灯高挂,旋转的桌子,洁白的桌布,茶红色的木椅,桌上摆满了各种凉菜;热菜有鱼有虾有蟹,还有土鸡炖大头菜……张大娘说:“兄弟,你花这么多钱请我吃馆子呀?”金有成说:“大姐,这馆子是我孙子金明开的,一年要赚几十万啊!”张大娘、金大爷哈哈大笑,两位老人的笑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