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武陵山
文学、扶贫、康养,这三个词语并列,站在一起,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是谁,舞动指挥棒,让他们仨,翩翩起舞,舞出一幕炫目的风景?舞出一番别样的风情?
康养之所
带着疑问,我走进了丰都,走进了丰都县高家镇“天池森林康养小镇”项目施工现场。
在茫茫林海中穿行,考斯特密封不太好的缝隙,钻进来缕缕松木杂草的芳香。“天池森林康养小镇”,就在川东平行岭谷方斗山上。绵延的方斗山,地处川东褶皱山区,是川东平行岭谷非常著名的一座山系,这里是中国地质研究的天然标本,也是世界上特征最显著的褶皱山地带,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安第斯—落基山并称世界3大褶皱山系。
山高林森,方斗山海拔高度从河谷的170多米,到岭上的1700多米,陡峭的山谷,大自然鬼斧神工般辟出一方绚烂天地,或幽雅,或清凉,壮美的河山,盛景叠出,更难得的是,给了火热的重庆城,一抹清凉。
方斗山就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大观园,山上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熟悉的有松科、杉科,不熟悉的还有很多,120余种,数不胜数。我是农民出生,也在农委工作,同行的人们时时问起路旁掠过的植物,树种,我一一作答,竟然发现,这里的物种如此丰富。在成片的亚热带原生植被中,柏树、杉树、栎树、楠木、马尾松、活化石桫椤,还有银杏、水杉等,数百种树种,种类繁多丰富。有人说武陵山的生物多样性,就像动植物大观园,来到方斗山,果然不负胜名。苍山林莽中,盛产如川芎、黄白、党参、茯苓等药材,他们悄悄地躲在林壑之间;斑鸠、竹鸡、野鸡、杜鹃、啄木鸟、豪猪、狐狸、松鼠、山羊、野猪、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据说这里还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獐子。
马尾松似乎更热情一些,郁郁苍苍之间,在冬日的照耀下,依然伸出热情的手臂,欢迎远方的来客。
天池掩映在群山之中,松涛滚滚。远远望去,雾霭丛丛。远山近景,跌宕中有神奇,满目苍翠的绿,深邃的绿,意味深长的绿,含蓄地表达出一种深沉的韵味。
扶贫之路
望着群山,我一直在想,那些深邃的山脉,一定经历过某种挤压,才形成了各种走向。压力,形成了山系山脉,形成了它们的断裂和褶皱,在断裂和褶皱中凸起另一座山峰。人类发展何尝不是如此。身处大山的人们,何尝不是受着某种挤压,在生活的缝隙里,挣扎,抗争,奋斗不已。武陵山区,秦巴山区,是我国深度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工作的重点。
这里的土地相对来说,是贫瘠的,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不高,因此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家中只有老人小孩。茫茫大山,无人看守,何等悲凉。但是,这里的物产是丰富的,养在深山,藏在深山,急需开发和发展。
文化墙、中医养生馆、儿童乐园、运动场、超市、步道、休闲广场……似乎这里将是一个新建的社区,又似乎是一个风情小镇。9万方建筑,2万人口,聚焦于依山而筑的风情小镇。听翠鸟啼鸣、看旭日东升,红霞满天。枕着书香和松香入眠,享日月之同辉。天池森林康养小镇“慢生活,康养乐”的主题设计,深深的吸引了我。更吸引我的,是企业家的扶贫新思路,闲谈中,余永康董事长是这样说的:“这里植被层次丰富,天然生长的乔木170余种,中药材1200种以上,野生药材1015种,非常适合养生,是大好的康养之地。可是,大好的风光和气候,白白浪费了,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养在深山无人识。这里的青年小伙、壮劳力舍近求远,远走他乡打工、打拼,何其艰难。为什么不能探索一下,给山里人谋一条出路呢?为乡村振兴谋一条出路呢?为贫困人口、贫困家庭,谋一条出路呢?”
康养小镇,以这里的大山为依托,以这里的美景为依靠,靠山吃山,要为当地贫困农户找出一条出路来。“今后,这里要吸纳建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到企业上班,在家门口挣钱,养家,致富。”
“这里的所有商业街区,将会吸纳数百人创业就业。”
“我能想到的,和打算做到的,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余永康很谦逊。
面对机声隆隆的施工现场,我随意询问了几个现场工人,他们说是附近的农民,正在施工员的指挥下作业,“要求严得很,质量要保证,要像自己家的‘活路’那样做。”一个工人停下手里的活,“等小镇建好了,客人来了,我们就有出路了。”
他们的眼里,充满期待和希望。
文学之责
2018年6月6日,《武陵文学》微信公众号率先面世,纸质版的《武陵文学》创刊首发仪式,于2018年12月17日,在丰都贵宾楼举行。我们此行的目的正是参加《武陵文学》杂志首发式暨首届创作笔会。
“坚定文化自信,是扶贫扶志的根本出路。”余永康的想法真的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我们与来自大武陵山区的一批作家,带着深厚的文学情怀和文人担当,精心筹划了《武陵文学》杂志,开办了“武陵文学”公众号,致力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我们要以丰都深厚的文化土壤吸引人们向往和关注这块神奇的土地,以文学助推扶贫事业发展。”
我从来没有想过,文学,与扶贫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扶贫有这样一种方式。我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所震撼。
丰都是一片文化的宝地、创作的沃土,从古至今,文化名人苏轼父子、陆游、范成大等在丰都的名山大川流连忘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革命先驱贺龙、刘伯承等,在丰都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洒下热血;勤劳善良的丰都儿女,为三峡工程舍小家为大家,谱写了壮丽的移民史诗;风景优美的南天湖、雪玉山、名山等,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都庙会,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武陵文学》的创办,对培养文学人才、推动丰都乃至大武陵山区文学事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推动扶贫事业,文化扶贫扶志,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也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渔鸥飞处舞翩跹,天池之巅,康养梦、文学梦、致富梦,格外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