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贵云
用立法手段破局“垃圾分类处置”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彭世祥/文 龚伟/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如何落实好这项中央部署和要求?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如何破解?有哪些“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建议用法治手段固化生活垃圾分类,从国家层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无害化处理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陈贵云介绍,就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专门下发通知,各省市加以推进,广东、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江苏、浙江、广西等都出台了条例或办法,但政策法规力度有差异,且推进速度较慢。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硬约束;缺乏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缺乏无害化利用技术和设备研发能力;缺乏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应该学习借鉴德国经验,以立法保障和技术研发为抓手,从国家层面尽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化利用。”在陈贵云看来,德国为破局“垃圾分类”,从国家层面建立三大管理体系,以法治手段保障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利用,成为国际范例。为此,他建议:一是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法律和标准体系。尽快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法律法规,规范形成全国统一分类标准和技术标准,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加强无害化利用。二是尽快建立生活垃圾全系列技术体系。依据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对分类处理技术进行研发,并引进德国领先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研发和再创新,形成国内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的全系列技术体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全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并尽快在全社会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