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布鞋
母亲的手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布鞋巧手,特别是母亲固定鞋底和上鞋帮这活儿,只要经过她的手,鞋形既好看又牢固,村子里上鞋子的事儿多出自于母亲的手。
当夜幕渐渐降临,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打着那千层板的鞋底,细小的针在鞋子上穿来穿去,线条随着针的摆动绕来绕去。
在那清贫的童年,我和姐姐穿着母亲熬夜做的布鞋长大。农闲时节,母亲便把家中破旧的衣服拆了,东拼西凑,一层层堆叠,用米糊调好浆糊。给谁做鞋就找谁的鞋样。但我们长得快,母亲只好拿我们的脚依葫芦画瓢。鞋样定好,就用旧布一层一层贴,多贴一层就会多一层的质量。因为我们调皮呀,往往贴得厚些,这样做出来的鞋底才耐磨些。
纳鞋底是个手工活,但也是个辛苦活,鞋底贴得厚,首先用针锥钻鞋底,再用大头针引导麻线穿入,并用力把麻线拉紧,这样做出来的鞋底才整板。母亲用麻线钉过的千层底如高速公路用压路机压过的柏油路,坚固而平整。经过母亲手做出来的鞋简直就是艺术品,人见人夸。
有一天,班上一个女同学穿上白网鞋,变得像风那么轻,像仙女那么美,像小精灵那样灵活,引来同学们的一片惊呼,从那时起,班里男女同学流行穿起了白网鞋。
我穿的手工布鞋随之相形见绌起来。
母亲又开始为我们做布鞋了。“做什么做啊,我们班同学穿着白网鞋多好看,谁稀罕这。”母亲愣住了,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哎”的一声,叹了一口气。
渐渐的母亲给我们做鞋的时间没以前那么多了,经常出现的是左邻右舍的人到我家请母亲帮忙,给他们上鞋子。虽说是叫母亲帮忙,每次来也不是空手,免不了带上一些米、豆、果等农作物之类的东西以示谢意。不久,我和姐姐如愿以偿地有了一双白网鞋,我们高兴极了。
后来才知道那时家里穷,母亲将左邻右舍送的这些农产品叫父亲挑到街上去卖掉,用这些钱分别给我们买了一双白网鞋。这两双白网鞋足足花了母亲三十多个日日夜夜。
如今,我也如愿穿上了所谓的名牌鞋子,它们的确比布鞋闪耀多了,但我的脚上却奇痒无比,感觉冷冰冰的,甚至还夹脚。
如今母亲已是老眼昏花,那双布满皱纹刻满岁月沧桑的手己灵巧不在。那凝聚着一个伟大的母亲一针一线的心血,像涓涓细流,深深注入我生命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