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 与 《死水微澜》
1935年6月17日,李劼人向重庆民生公司辞去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一职。在回到位于江北青草坝“挹清芬室”的路上,他感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在召唤:“(农历)一九三五年五月我坚决辞职回到成都,并立志以写作小说为专业。”(《李劼人选集》)果然,在一年之后,李劼人就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1936年7月,中华书局初版)。
三年之后,随着李劼人其它两部长篇小说《暴风雨前》《大波》的相继出版,中华书局编辑部主任、著名出版家、《辞海》主编舒新城认为:“李劼人之《大波》等小说三种(即《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为民国以来第一佳著,郭沫若曾为近万言之长文揄之……”(摘自《舒新城日记》)
事实上,郭沫若甚至还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那么,郭沫若为什么这么器重李劼人呢?这是因为,李劼人曾与郭沫若等人为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的同班同学。而舒新城则曾于1924年10月被聘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与时任《川报》主编的李劼人过从甚密。而正是因为有了舒新城的鼓励与帮助,李劼人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死水微澜》才顺利写作完成,并得以在中华书局出版。
毫无疑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里,四川成都作家李劼人,就是以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一书彪柄文坛的。那么,这部“民国以来第一佳著”,又与重庆江北有何关系呢?
这还得从另外一位名人说起:他与李劼人早在1918年就相识来往,他们同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志向相投,两人的友情也很深厚。此人,就是卢作孚。
1933年秋,卢作孚已是民生实业公司的总经理,他热情邀请李劼人来重庆担任民生机器修理厂的厂长。于是,早已于1930年辞去大学教授职务的李劼人,便携妻带子迁来重庆,出任重庆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职务,由文学教育转向“实业救国”。
在重庆江北青草坝,李劼人足足度过了两年宝贵的光阴。
1935年6月19日夜,李劼人辞去重庆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职务,一家登上了停泊在长江岸边的一艘汽船。20日一大早,汽船载着包括李劼人一家在内的乘客,从江北青草坝启航,向乐山进发。此时,望着远处滔滔东逝的长江之水,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而最令他欣慰的是:在他的手提箱里,静静地躺着一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厚厚的,一大叠,正散发出淡淡的墨香。想到这里,李劼人回往了一眼青草坝。他的身边,一对儿女正围着母亲玩耍。看着他们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样子,李劼人在不经意间,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是啊,谁说手提箱里躺着的那部长篇小说手稿,不是他的另一个“孩子”呢?
关于《死水微澜》的写作计划,李劼人曾经有一段记载:
从一九二五年起,……便起了一个念头,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折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直到一九三五年,决意离开重庆一家私营修船厂,回往成都之前,把这计划写信告知当时在上海的中华书局编译所负责任的舒新城先生,问他能不能接收出版给稿费,他回信说,可以。我才专力从事于写作。
我那时的计划,是以一九一一年即辛亥年的革命为中点,此之前分为三小段。预先布局出的,是此前的三小段,同时把名字也拟定了,即《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死水微澜》小说的一个主要情节线索,就是“绑票”。《李劼人自传》写到:
“一九三一年冬,我的儿子刚满三岁,竞被一个连长支人绑了票。幸而有人帮忙,经过二十七天,费了无数气力,一共花了一千元才将儿子赎回。这一千元是好友刘星垣慨然相助借给我的。这笔债过了好几年才陆续还清。”
这是因为,军阀刘文辉手下的一个连长寻机绑架了李劼人的儿子李远岑。经过辗转托人,李劼人找到邝侠子(人称“邝瞎子”),前后花费了一千个大洋才把儿子平安赎回。为感谢邝瞎子,李劼人让儿子拜邝瞎子为“干爹”。邝瞎子因此常与李家往来。于是,邝瞎子就成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的“罗歪嘴”。
1931年冬,发生了现实里的“绑票”事件。而在1931年至1933年3月之间,李劼人在成都几个中学校教书。“每周上课三十八小时,因而弄起了胃病。”(《李劼人自传》)换言之,在之前,他平均每天上课6小时多,基本没有功夫与时间构思、写作《死水微澜》,而且,他对此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而在1933 年6月,李劼人出任重庆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职务期间,他明文记载:因“家眷不在身边,工余多眠多闲,拟作之十部联络小说,已动手矣。第一部拟写十万字,今已写得五万余字。阴历年内,可将初稿完成,明春可将二次稿改出。”
“明春”,即1935年春,因此,李劼人第一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就是于1933年6月至1935年6月,在重庆江北青草坝完成的初稿,以及改出的“二次稿”。
2006年7月,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入选由《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联合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十七位)。2008年11月,中国大陆最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死水微澜》一书的“编辑推荐”里写到:“《死水微澜》小说创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郭沫若甚至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
因此,作为“民国以来第一佳著”的《死水微澜》,创作于重庆江北青草坝重庆民生公司之民生机器修理厂“挹清芬室”(李劼人的斗室)。这不但是江北的骄傲,也是重庆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