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4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第一读者

□ 作者 谭小华

我曾是渝东南一座鹰也飞不过的大山里教书人的儿子,我爱读书,但由于山高路远,阅读课外书籍的机会十分有限,唯一的渠道就是乡邮员迟迟送到的,父母为我订阅的书报刊。那时,母亲常常伴我读书写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始走上业余文学创作之路,扎根山区教育三十八年的母亲,从神圣的讲台退了下来,也许是突然间感到精神上少了点什么,母亲以阅读文章的方式来弥补心灵上的欠缺,母亲见我在不停地写东西,就说,“小华,又在写什么呢,给我看看”,有时没等我写完,就迫不及待把文稿拖过去看了起来。于是,母亲成了我的第一位读者,特别是当文章见报后,母亲欣喜的神态,比原创作者的我还高兴。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我的写作状态也发生根本改变,告别纸和笔,用上了电脑,使用更方便、更快捷的电子邮件投稿。2009年3月,我的一篇时政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上,母亲读了我的短评后,喜出望外地对我说:“这个太珍贵了,这可以说是你一生的荣耀。”
然而,五年前,我县实施旧城改造,为了出行、就医更方便,母亲决定住在老城姐姐家里,因为母亲没用智能手机,也就不能成为我的第一读者了。虽然她偶尔可以在报上看到,也有几位退休老师告诉她我发表文章的消息,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我把发文的样报或复印件,亲自给十多里外的母亲送过去,才能让母亲尽快读到我的文字。
2016年底,母亲得知我的散文获“龙河文艺奖”,冒着凛冽的寒风前来参加文艺颁奖晚会。当我走下玉音广场颁奖台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奖状与老母亲合影留念,让她老人家分享我的收获与喜悦,也让这个寒冷的冬夜充满浓浓的暖意……
母亲爱阅读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去年清明节期间,我带86岁的老母亲到重庆主城游玩,老人家到重庆第一站就选择去了解放碑的重庆书城,当她看到一本书叫《红星照耀中国》时,母亲说:“这个我晓得,是写的潘冬子。”听了母亲的话,我知道老人家是把《红星照耀中国》当成《闪闪的红星》了。这时我才感到,从前记忆力超好的母亲真的老了。
前些时候,我把最近发在《重庆晚报》副刊的散文《歉意》给母亲看了,我打电话问母亲:“妈,文章您看了吗?”母亲说:“看了、看了,写得好,我也不需要多少钱,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就满足了。”
如今,年事已高的母亲,虽然不能在我分享的朋友圈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为我点赞,但母亲时时都在询问我的写作动态……
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我的第一读者。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