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4月1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补齐康养产业发展“短板”

□ 本报记者 凌云

如何大力发展我市康养产业?这不仅是市政协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也是委员关心、民众关注的焦点。在市政协近日举行的“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中,政协委员们纷纷聚焦康养产业,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为之出谋划策。

医养结合,是委员们热议的主题之一。来自重医附一院的罗诗樵委员对“医养结合”下的养老社区建设问题特别关注。他认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作为我市新兴的社区养老模式,由于建设经验有限,还存在政府资源配给缺位、医养资源对接困难等问题,“建议统筹各方资源,研究切实可行的资源配置方案,配合社区和社会企业的实际发展,补齐公共资源缺口,同时降低医疗机构增设养老资质和养老机构补充医疗资源的准入门槛,实现医养无缝转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民营医疗创业者,刘光励委员认为,应均衡配置医疗政策资源,减少公办与民办的政策差距,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投资实体。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把建设养老院的一次性补贴转变为房租补贴,减轻康养企业用房成本。他还建议从社会医保基金里分配出康养护理基金,避免因需要护理而住院造成的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浪费。

“鼓励工会疗养院积极参与康养产业发展。”市总工会的鞠飞委员结合市总工会下属疗养院发展现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适当放宽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参与康养项目建设的审批限制,在财税金融、市场准入、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疗养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给予财政补贴,并将具备医养结合能力的疗养院纳入“长期照护险”试点单位,让更多老年职工收益。

“发展家政服务业有利于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市妇联的张健委员也结合工作实际呼吁培养储备康养产业专业人才,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加大养老护理、康养护理等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职业修养,举办技能大赛,培塑行业形象,引导优质服务;建立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数据库,用大数据思维管理家政服务行业。

来自市台联的许沛委员也对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格外关注,提出要重视解决我市康养人才“量”少“质”弱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康养产业人才教育培养,建议相关部门对我市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加强规划指导,推动形成有教育层次、有培养路径、有就业岗位差异的康养产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康养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建议相关部门对康养产业在引进人才的技能培训、职称晋升、入职补贴、奖励等方面制定细化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康养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支持体系。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