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生日
戊戌年的3月12日,是我母亲七十岁的生日。在我们乡下,给逢七十、八十生日的长辈举办一个较为隆重的生日宴会,已是一种风俗。在乡民们看来,给高寿长辈举办生日宴会,不仅是生日者有一种儿孙满堂的荣光与自豪,更是晚辈们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
母亲生日来临之前,我和家人特地回了一趟乡下的老家。一来看望父母,二来与父母商量一下母亲生日怎么过。母亲说,今年我过生不兴办酒(在老家通常把办生日宴,叫作“办生酒”),以免打扰亲朋好友和乡邻。过两天我和你们老汉就到重庆给你表姐过生了,你们该上班的上班,该读书的读书!平时大家都这么孝顺我们,过生日办不办酒都无所谓。
是的,父亲母亲对自己的生日怎么过,并不是那么在意。但对于自己子孙们的生日,却是十分的在意。自我成家以来,只要是我和妻子的生日,无论是在周末节假日还是上班期间,父母总会抽出时间邀请身边的子孙一起来给我们过。每年在孙辈们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发个小小的生日“红包”,表示一下长辈的心意。多年以来,在外打工的四弟他们和上班的我们,很少在父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回到家里,当面为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的祝福,表达一份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意。
记得2012年母亲生日那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弟,在他的 QQ空间和博客里深情地写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我那风烛残年的妈。和她一起过她的生日还停留在小学以前;那一天可以有炒油的土豆泥,慰劳的好像不是妈而是我们兄弟;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却越来越疏于老妈;因为我们有诸多在外的借口,成为我们将来深深的愧疚;愿妈生日吉祥!”每当我读到这段文字,双眼都会湿润起来,内心都有一份难以述说的感触!
说到父母过逢十生日的情形,再远一点对我来说记得不清楚了。但十年前母亲过六十岁的生日的情形,还是记忆犹新。当时,政府也并没有对操办生日宴之类的提出一些规范要求,晚辈还是准备给母亲搞个简单的生日宴会。但一向比较赶“时尚”的父母,却在生日来临前告别子孙,到千里之外的湖北鄂城看望她的小妹去了。近年来,母亲时常对我们说,我的六十岁生日是在毛主席老家韶山过的,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很有意义的哦!至今,在我家里仍存放着母亲从韶山带回,印有毛主席头像与诗词手稿的纪念品呢!
近十来年,父母几乎每年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外出走走。在西南云贵高原、川西雪山草地、西北西安古城遗址、华北京畿名城、东北辽阔平原、华中华东江南水乡的广袤原野,无不留下了父母用勤劳的双脚丈量祖国山水的足迹。也许就是晚辈们,对父母们的一种别样的孝敬吧!
母亲七十寿辰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怀着一份十分愧疚的心情,通过微信家人朋友圈,向在百里之外重庆的母亲发去了一段祝福。由于母亲当时还不会玩微信,于是在朋友圈里特地喊,在母亲身边的弟妹和晚辈们转转我的问候,我的祝福!在我们的带动下,家里的子孙们也纷纷通过朋友圈,向我的父母亲、他们的婆婆爷爷,发去了生日里最良好的祝福!
中午时分,在与母亲电话联系时母亲告诉我,在重庆打工的四弟一家三口今天都抽不出身,在南岸上大学的孙女今天也在考试。在姚家表姐陪同下,是四弟媳家“细妹”开车来大足,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从电话那端,传来的是父母参观完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 和精彩无比的“每石每刻”之后的那种兴奋愉悦的话语。“你们都不要担心,安心上班!我这个‘七十岁’的生日过得很有意义哟!”
虽说此时此刻,没有一个子孙在父母身边为他们过七十岁生日。但父母在大足宝顶山题刻前,留下的仍然是十分慈祥的笑容,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