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6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鸡蛋的味道

□ 作者 莫测

现在的人们,应该都知道鸡蛋的味道,一个字:香。然而,它何止是香啊。它在我们那代人的生活之中,除了香,还有其他味道。我母亲没吃过鸡蛋,但她的体会却比我深得多。

记得儿时我到后山采蘑菇时,不经意间在杂草丛里捡到了一枚纸白色的鸡蛋。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其揣回家去,嚷着母亲煮来打牙祭。

母亲接过鸡蛋瞅了瞅,说那是个坏蛋,吃不得了。馋猫似的我不相信,待家中无人之时,就自己悄悄去煮了。结果闹了个大笑话,那坏蛋一受热,“砰”地一声就炸了,其臭味弥漫了整个房间,羞得我无地自容,好几天抬不起头来。

其实,我们细娃想吃鸡蛋的心思母亲早看出来了。但她又满足不了我们,因为那年代一个鸡屁股就是一座银行,家里的油盐柴米、针头线脑,都得从那儿支取,所以鸡蛋精贵得很,哪舍得自己煮来吃,要存着去街上换钱。有一次,母亲不小心弄破了一枚鸡蛋,于是她就煮了,将其分成三份,我们三姊妹一人一份。母亲一口未尝,她说她不喜欢吃蛋。

由于鸡蛋太少,我还没尝出味来就一口吞下了肚子。

吃鸡蛋太困难,我就把目光盯在了那些雀鸟的身上,看麻雀在哪儿续窝,看斑鸠在哪儿筑巢,看翠鸟在哪儿啄洞。只要它们蹲窝不出,肯定就下了蛋。于是我攀上树枝、房梁、悬崖,直捣鸟巢,把那些圆圆溜溜、花花绿绿,还带有体温的鸟蛋悉数抓入囊中,以解我们三姊妹的口中之馋。

离我们钱家院子半里路远的地方是蒋家院子。我们上学读书,逢场赶集,都要从蒋家院子后面的坡梁梁上经过。我们的早餐很简单,一碗玉米糊糊就对付过去了,有时连泡菜也没有。蒋家有人在马尔康当伐木工人,条件稍好,早餐吃红苕稀饭时,碗里还放一枚盐蛋。此时此景,常看得我口水直流。当时我就遥想:那盐蛋是什么味道呢?我何时能亲口尝一尝呢?

到了七十年代初,我们的生活状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变。贫穷,像蔓藤一样,紧紧缠绕着我们不放。读住校时,那瓦钵钵里蒸的全是红苕土豆牛皮菜,看不到一粒大米,尝不到一点油腥。由于严重缺乏营养,一上课就打瞌睡,一蹲下就站不起身来,经常见到有同学昏倒在地上。不过,也有家庭殷实的同学,睡我对面的郭同学就是一例。他不仅有卡机布衣服穿,还有鸡蛋吃。他吃蛋很特别,不煮熟,生吃。说吃生鸡蛋更有营养,更补脑瓜子,像现在天天打广告的脑白金。每天早晨,全寝室的同学都眼巴巴地望着他一人取蛋、破蛋、搅蛋、喝蛋。其潇洒自如的动作,骄傲自豪的表情,至今还深刻于我的心。我不知道那生鸡蛋是什么味,但我知道我心里的味:酸酸的、五味杂陈的。

母亲发现,卖鸡蛋没有把鸡蛋孵成小鸡去卖赚钱。于是,她就去街上买了十几枚鸡蛋,张罗着孵小鸡了。谁知被别人坑了,那鸡蛋大部分不是受精蛋,成了寡蛋。为此,母亲的脸色漆黑如墨,很难看,那鬓角的白发,一夜间又多出了许多。

无奈之下,母亲把寡蛋煮了,让我们几姊妹把它吃掉。她,仍然一口未尝。

看到母亲黝黑、消瘦的脸庞和无助、暗淡的眸子,我怎么吃得下去?我说,为什么不把寡蛋拿去街上卖了呢?母亲说,那是缺德的事,咱不能干。

寡蛋,本来寡淡无味。但有点咸,那是流进嘴里的泪水啊。

冬天再漫长,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改革开放春风一吹,祖国大地顿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那农贸市场天天像在召开博览会,各种物资潮水般涌来,仅禽蛋就应有尽有、比比皆是,不仅有鸡蛋、鹅蛋、鸭蛋,还有鹌鹑蛋、野鸭蛋、野鸡蛋和鸽子蛋等等。妻子知道我对鸡蛋情有独钟,她每次去农贸市场,那目光总是离不鸡蛋,一年四季,我们家那冰箱里从未缺过鸡蛋。至于煮鸡蛋、煎蛋、蒸蛋、西红杮炒蛋等等,更是家常便饭。

近几年清明回农村老家祭祖,哥哥再不用那肥咚咚的刀头肉了,而是给母亲煮一大碗荷包蛋端去坟头。可今年却没有煮了,我正疑惑之际,哥哥从堂屋端出了一箱鸽子蛋。他说鸽蛋细腻、口感好、营养丰富,适合老年人吃,等会煮好给母亲送去。

鸽蛋在古时可是皇上贡品呀。难得哥哥一片苦心、一片孝心啊。“母亲,您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有多幸福吗?母亲,您老人家还健在的话,我们一定天天给您煮荷包蛋,并且不是鸡蛋,是鸽蛋!”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