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6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嗨,小面!

□ 作者 李华

在重庆这座以麻辣作为美食特色的城市,市井小巷的麻辣小面似乎比麻辣火锅更加深入本地人的生活。走进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临街摆放的几张桌子,一个竹筒里插着一把筷子,再加几个高高矮矮的瓶瓶罐罐,食盐、香油、酱油瓶、醋瓶子,那就是一个小面馆了。

重庆人的生活,大多是从早餐的一碗小面开始的,一声“嗨,小面!”唤醒了不只是重庆的早晨,还有重庆人的味蕾,新的一天对于美食的渴望和对美食的追求。

“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鲜香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热气蒸腾里,上演着无数重庆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几年前,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嘿!小面》不仅挑逗着多数重庆人的味蕾,还让全国观众领略了重庆人的麻辣故事。

寻访将一碗普通面条做出特色的小面店家,讲述一个个爱小面爱到偏执,吃小面吃到上瘾,做小面做到一绝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经常光顾的小面馆,不是住家楼下的糊辣壳面馆,也不是对面的包包白牛肉面,而是两路口体育馆旁边的一家胖妹小面。

走进胖妹小面,来来往往的食客很多,这里就在轻轨3号线的旁边,紧邻重庆体育馆,关键是重庆文学院就在咫尺,老协的茶社也在附近,那里经常聚会着一群文人,准确地说是诗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来,来得匆匆忙忙,就近一碗小面,劳顿顿消。对大多数爬格子找不到几个钱的人来说,招呼一碗小面,既隆重又便宜,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请一碗重庆小面,绝对都是和吃重庆火锅一样值得称道的事情。

胖妹小面的品种很多,其中主打品种有精品麻辣小面,够辣够麻,够正宗;牛肉面,香气怡人,牛肉味浓;老坛酸菜肉丝面,老坛泡椒炒制,汤香味浓;美味香菇炖鸡面,汤宽、美味香菇、营养健康;碗杂面,酱香味浓;担担面是老重庆风味,鲜香麻辣;肥肠面肥肠化渣,麻辣鲜香;排骨面汤面诱人,骨肉香浓;老鸭汤面的汤宽、味道鲜香。别有风味的重庆小面,成为重庆人不可或缺的美食,在胖妹小面馆里,能吃到不同美味。

尽管重庆诗人们习惯了这里的味道,但是今天这个味儿明天那个味道,可以不打重台。

一碗小面,看似简单,但是姑且不说那些几十个钵钵里的调料是怎么熬制、调制出来的,花生米怎么炒制、自家酱油怎么酿制,姜蒜捣碎成水,混合油、清油、红油,分别调制,花椒面、油辣子海椒、芽菜、冬菜、酸萝卜、炒黄豆,还有牛肉、肥肠、豌豆杂酱怎么熬制,以及老鸭汤面、香菇炖鸡、水煮的功夫也是很重要的,单单一个叫单,也是学问。

有的客人进店,来一句“一两半,硬点,少菜,加醋”,或者“三两牛肉面,不要香菜、味精”,传话的人要说清楚,煮面的师傅要准确鉴别面条的成熟度,把握每个食客的喜好、标准,分量。

看师傅打料也是很吸引人的,煮面炉热汤翻滚,调料盆一摞排列,师傅翻飞着打面勺,多少都掌握在师傅手上,不过,不管客人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师傅总能打出不同的味道来,满足食客的不同需求。

2015年底,重庆小面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重庆小面等重庆传统技艺类美食亮相博览会,把一座城市的市井带进文化的殿堂。

重庆到处都是小面馆,人们的舌尖上弥漫着小面的味道;这座城市,也弥漫着非遗文化那股挥之不去的醇厚绵长的爽翻了嗨翻了的味道。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