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6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物华天宝郁山镇

□ 作者 杨耀健

盐业开发  根深枝茂
  重庆彭水县郁山镇是历史上有名的食盐产地。
  巴渝地区是四川盆地盐业的发源地。在重庆,民间至今呼盐为盐巴,反映了盐与巴人古老的历史渊源。川西的盐业开发,则晚于巴渝。早在先秦时期,巴王向民众征收的l8种纳贡物中,盐列前茅,便是最好的证明。人们在论述西南地区经济文化时,排名习称“巴蜀”,撰文赋诗也是“巴山蜀水”。为什么不说“蜀水巴山”呢?原来在春秋中后期,巴族的分支征服了位于川西另一个古老的奴隶制王国——蜀,开创了一个新朝代。巴凭什么征服蜀呢?依靠的就是盐泉之利带来的经济实力。
  根据晋代学者撰写的,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史料《华阳国志》记载:“汉发县有盐井。”明确指出在汉朝时期,彭水县名为汉发县,后改汉复县。至少从那时起,郁山镇已建起盐井。
  此后历代史书均有记述。《隋书·地理志》载:“彭水有伏牛山。出盐井。”《新唐书·地理志》载:“彭水。有盐。”宋朝编修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改名为黔州的彭水县“有盐井一,在县东九十里。今煎。伏牛山在县东一百里,山左右有盐井,州人现置灶煮以充军用”。
  清代光绪《彭水县志》的记载尤其详细:“明代郁山井皆小灶,焚草煎盐曰郁山井,课银33.6两。草船课银5钱曰鹁鸠井,(共)课银32.8两。草船课银2两曰鸡呜井,(共)课银21.74两。无草船课,外楠木小井课银2.4两。岩渴课银7钱。”什么叫做课银呢?就是交纳的税费。
  郁山镇有多少盐资源呢?笔者曾随重庆市政协民宗委调研组去观看过,盐水像一股汹涌的泉水从山崖中冒出来,然后重重跌落在中井河水面,蔚为奇观。据民国史料记载,1937年、1938年连续两年,郁山镇的盐产量每年都是3.9万担。
兴隆大业  昌裕后人
  郁山镇盐业,自古以来主要利用自然盐水开采,考古发掘得知,其汲卤方法与汉墓出土画砖上的描绘极为相似。收集盐水后,放在大锅中熬制,水分蒸发后,盐分子结晶,初级产品就到手了。生产原料就是盐水,而郁山镇的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谓一本万利。
  守着一只金饭碗,想挡也挡不住财神爷上门。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艘木船,满载食盐,沿着郁江驶入乌江,从乌江驶入长江,运往西南,运往长江中下游。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挑夫,肩挑背扛,蚂蚁似地在山道上行走,将盐包送往四面八方。
  成都府的盐商来了,重庆府的盐商来了,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的盐商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呢?就是背着银子上门,求购郁山镇的精盐。小客栈住不下这样许多人,改建为大旅馆。小饭铺座位拥挤,拆掉另建大饭馆。冷酒馆品种少,那就赶紧从贵州打批发。茶馆人满为患么?那就把座椅一直排到屋檐下。本地先富起来的绅良嫌老屋不气派么?那就拆掉旧房盖高院。
  就这样出世了,怀着挣脱贫穷的欢欣,挟着追求富足的热望,一座欣欣向荣的名镇,矗立在彭水县。走马转角楼、高墙大院、干栏吊脚楼、仿徽派建筑,日夜营造新的崛起。岁月多情,居然把那缥缈的美梦,变成了神话般的现实。就连辛苦的盐工,日子也得到改善。抗战前,盐工月工资达到30元左右,配发63斤中熟米。另外每天三餐免费,每月打牙祭两三次,每次半斤到一斤肉。
  这样一只金饭碗,必然也会吸引强权。民国初年,成都、重庆各设都督府,川东盐场为重庆所辖,自贡盐场为滇军占据,政令不通,自征自稽,弊病甚多。军阀混战时期,一会儿滇军打来,一会儿黔军打来,一会儿又是川军来收复。每次郁山镇易手,都伴随着新的税收,压榨盘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盐业实行专卖制,在生产、运销、价格管制方面做出了一定改进,提取了较为稳定的军政费用。
重振古镇  兴起旅游
  1983年,由于成本更低廉的海盐冲击,郁山盐厂停产。一时间,与制盐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镇民,心中都充满惆怅。从小听惯的蒸汽声消失,从小看惯的烟囱不再冒烟,通往盐厂的小道出奇的宁静,转载盐包的车队也不见踪影。失去金饭碗,今后怎么办?就在一片奔小康的欢呼声里,岁月却在郁山镇发出有点不和谐的调子。
  老人们去到郁山庙,向庙里的“咸泉龙王”磕头烧香,献上供果,却不见神祗显灵。眼见彭水县城膨胀出连片的高楼大厦,又听说去沿海打工能挣大钱,于是小伙子走了,大姑娘走了,中年壮年的叔伯也走了。留在镇上的,只有老人和小孩。那年秋天,嫩绿的麦苗躺在明丽的秋阳里,悄无声息地生长。老大娘坐在屋檐下,缓慢地拉长手中的针线。此后好些年,温馨的回忆和暗淡的现实交织在一起。
  水涨船高,富裕起来的中国大地掀起旅游潮,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个小镇,成为旅游热点,人满为患。记者采访,电台报道,电视播出,挠痒着镇民淳朴的心思。人家能做的事,我们怎么不可以去做呢。
  乘着这阵春风,在彭水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郁山镇提出“打造旅游业,重振古镇风”的发展口号,立马付诸行动。老盐厂旧址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车间设立起泼炉灶古法制盐技艺传习所。郁山盐业遗址群受到保护,后灶古盐道被仔细修葺,太平桥粉饰一新。贺龙元帅曾经驻军的旧址,重建了“怀龙亭”。打围鼓,讲故事,丰富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大批特色食品的生产制作,展示了郁山镇独特的饮食文化。鸡豆花、三香、都卷子、糯米糍粑美名远播,擀酥饼、晶丝苕粉有口皆碑。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郁山镇,感受它的魅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