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比武招亲
秦良玉,字贞素,忠县鸣玉溪秦家坝人,生于1574年正月初二。她从小聪慧、天生丽质、高挑端庄、仪态娴雅、胆识过人。长到十六、七岁时,到家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父亲秦葵比较开明,征求女儿的意见。良玉说:“我看不起那些胸无大志、腹无点墨的纨绔子弟,也看不起一介武夫,我要找个文武全才的盖世英雄,就来个以文会友,比武招亲吧。”消息一传出,尹知州更是高兴,认为本州出了个奇女子,决定开放校场为比武之地。消息不胫而走,忠、涪、万、夔、渝、达等州县都有人闻讯而至。比武的人云集忠州山城,人人摩拳擦掌,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赛过别人,胜过良玉,缔结美好姻缘。
比武这天,秦葵同尹知州等文武官员高坐演武厅上,秦家邦屏三兄弟全身披挂,骑着骏马,在校场内谈笑风生。校场内盔甲闪烁,衣袍灿烂,旌旗飚彩,人马喧腾,众多富豪儿郎、公子少爷,穿戴整齐华丽,骑着高头骏马,城乡男女老幼都来观看,赛过考武举时的盛况。三通鼓响,秦良玉身披锁子银甲,头戴红缨银盔,骑着桃花马,手持白木长枪,腰悬一口宝剑,精神抖擞,双眼含威,立于场中央,一看就是超凡脱俗的奇女子!只见一位大财主的公子,骑一匹黄马,提一支方天画戟,拍马出战。秦良玉沉着应战,只几枪,杀得他汗流浃背,心慌意乱,倒栽下马,全场喝彩叫好。
不一会儿,一个青年猎人上场比箭,箭垛摆在一百五十步远,那猎人连发十箭,箭箭中垛,全场叫好。秦良玉上场,将箭垛移至二百步远,拉开弓,搭上箭,箭箭射中垛心。那年轻猎人却十箭九空,认输退场。
接着,一员少年将军拍马而出,拉弓搭箭,箭箭中垛,众人欢呼,秦葵等人也满心欢喜。良玉不动声色,拍马挺枪,奔向他。那将军也挥枪相迎,两杆枪如蛟舞龙飞,闪电飞虹,直杀到日下西山。尹知州下令收兵,改日再战,并在知州衙门宴请秦氏父女及少年将军。秦葵问良玉:“可否是意中人?”良玉道:“他虽武功高强,不知文韬如何?”经席间交谈,竟文墨不通,心无安邦治国之策,胸无精忠报国之志,秦葵父女心灰意冷。
就这样,比过四、五年,竟无一人比得过秦良玉。父母为她操心,兄弟为她着急,她却淡淡一笑:“婚姻大事,岂能草率,没有意中人,我宁肯一辈子不出嫁!”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春,桃红柳绿,繁花似锦,又到了比武招亲的日子。秦良玉全身披挂,仍是往年的打扮,骑着心爱的桃花马,提上白杆长枪,进了东校场。前来比武的是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字君锡,别号肖容,生于1572年12月28日。自幼英武有谋略,因其父马斗斛开矿受惩,被株连入狱三年,万历二十年才出狱归家承袭。年过23岁,仍未娶妻。他骑上一匹追风逐电的火焰驹,头戴凤翅金盔,身穿银鳞细甲,腰挂一口宝剑,手持一柄大刀,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人们见了,议论纷纷,今天有场好斗!
秦良玉兄弟邦屏、民屏将箭垛安放在二百四十步之外,马千乘飞马奔驰,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嗖嗖嗖一连十箭,箭箭中的。秦良玉拈弓搭箭,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十箭都从靶心穿过,只有一个箭孔。这时,正好一群北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良玉道:“看我射第三只大雁右眼!”随着弓声响,第三只大雁,哀叫坠地。马千乘也不示弱,大叫:“我射第十只大雁左眼!”话落弓响,第十只大雁倒栽下来。邦屏、民屏拾起一看,良玉射的正中右眼,马千乘也正中左眼,报告完毕,全场欢声动地,鼓声震天,人们都为他俩的精湛箭法叫好!
二人接着比武。良玉手持银枪,左挑右拨,如蛟龙奔海;马千乘双手挥刀,上劈下砍,似猛虎下山。真是棋逢对手,斗了三百回合,不分胜负。
晚宴席上,知州、秦葵问治国安邦之策,治军布阵之道,马千乘对答如流,慷慨陈辞。满座无不惊叹佩服,真是少有的良将,难得的人才!
当晚,良玉独坐绣房,托腮沉思。几年比武,这马千乘确是对手中的佼佼者,虽是土司,可有勇有谋,非同凡人。她打定主意,明日须让他赢一回啊!
第二天,二人又披挂上马。校场内外,比昨天人更多。一个有心取胜,一个无意斗赢,战了半天,良玉卖个破绽故作失手,长枪被打落在地。她翻身下马,一拱手:“将军神勇,妾家认输了。”
全场欢声雷动,鼓角喧天,山鸣谷应。在封建社会,一个儒家闺秀敢于冲破几千年的陈规陋习,打破传统世俗偏见,放弃达官贵人的爱恋,远嫁当时相当落后、相当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石柱,非常人能做到。
秦良玉通过比武招亲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最后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东伐西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女英雄、女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