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8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健康
版面翻页
健康
04

今年三伏“不寻常” 中医开出养生方

与往年酷热难耐的夏天相比,今年三伏天来得“不同寻常”——没有毒辣辣的太阳,也没有破表的高温,“一天暴雨一天晴”。在这段不一样的三伏天里,该如何养生,确保身体康健呢?

“冬病夏治”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提起“三伏贴”,就不得不讲到“冬病夏治”。针灸学博士、重庆市优秀青年中医赵朝庭副主任医师介绍,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这些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其发作的症状和频率,这就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三伏贴。

赵朝庭提醒,“三伏贴”并非人人都需要贴,它适用于以下特定病症,并且在贴前需经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辩证处方,选取穴位和恰当的药物组方才可以保证疗效和安全。否则,三伏天贴敷后,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能“无中生有”“火上浇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体虚感冒、慢性咳嗽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阳虚体质出现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3.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顽固性关节痛,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虚寒头痛,强直性脊柱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

赵朝庭表示,今年的三伏天天气与往年不同,所以在贴敷的药物上也应有所改变,可根据湿气重的气候特点调整加入藿香、佩兰、扁豆等祛湿开窍的药物。具体贴敷药物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定,而选定穴位也非常重要。另外,他提醒,现代人很多慢性病与饮食、生活、工作习惯有关,久坐、长期吹空调、喝冰镇啤酒和水果冰等会带来慢性胃炎、关节疼痛、肩周炎等一系列疾病,并非几贴膏药就能解决的。重要的不是盲目“养生”,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夏暑湿更盛 调理脾胃为先

中医素有“脾病起于长夏”之说。夏季的特点是“暑+湿”,而今年暑湿更盛。湿最易伤脾,所以在临床上在发热烦渴的同时,常见倦怠、胸闷呕恶,大便泄泻等,人体中的阳气此时最易发散,体内虚寒。再加上夏季人们贪凉饮冷,也会对脾胃造成很大伤害,这就是夏季人们常常感到食欲不振的原因。所以,夏季的养生之道应以调养脾胃为先,而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脾胃”的前提。

在饮食方面,古人有入伏吃水饺、伏中食汤饼等传统。今人则提倡适当多吃苦瓜等略带苦味的食物,或甘淡利湿的冬瓜、赤小豆,或丝瓜、黄瓜、西瓜、绿豆等偏凉性的食物。此外,尚可借助薏苡仁、茯苓、莲子、扁豆等药食两用之物,以健胃渗湿、和中养胃,或以藿香、佩兰化湿醒脾。

末伏天气热,一定要多喝温水。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能促进汗腺分泌,使大量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散发热量。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运动时不要大汗淋漓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症。

但赵朝庭特别提醒的是,今年夏天凉爽时间多,运动的人也比往年多,运动时间不要选择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3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发汗”适宜。

另外,在雨期较多的夏天,更容易出现桑拿天,闷热、湿气重。此时开空调的时间会更长,外邪更易侵袭。夜眠时通宵达旦地使用风扇、空调时,一定要盖薄被子,保护好腹部和背部。在饮食上要注意节制生冷,尤其是小孩脾胃虚弱更易受损,家长更要注意,尤其避免孩子在大汗之后立即用水淋浴,避免日晒后马上冲凉或冲洗手足、洗脸,应稍作休息后再冲洗。在作息时间上,晚上11点半之前最好进入睡眠状态,早上6-7点起床,中午可以休息0.5-1小时。睡眠与情绪、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导致抵抗力降低。 (据《健康人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