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以梦为马
—— “川中名将”刘伯承的红色新征途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坐落在开州区的盛山公园,依山傍水,绿林环绕。游客络绎不绝,都来瞻仰和缅怀这位大名鼎鼎的“川中名将”。
此时正值夏季,烈日炎炎,热浪翻滚。漫步在纪念馆里,看着当年的记载和照片,那一幕幕场景犹在眼前,不由让人心生敬仰,感慨起当年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
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内战连年,百姓颠沛流离,田园荒草丛生。刘伯承目睹了这一社会惨状,悲痛愤慨,努力研究救国救民的出路。
正当他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苦闷探索的时候,马列主义拨开了他心中的迷雾,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那一年,刘伯承34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星辰大海,以梦为马。
困 惑
1923年夏,刘伯承随吴佩孚作战途中,腿部中枪,被送往成都医治。治疗期间,刘伯承反思:自己多年来东拼西杀,浴血混战,究竟为了什么?是在为谁打天下,救国救民的关键在哪里?他对前来探望的友人说:“看来三民主义无法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这时,正在成都担任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吴玉章经常前去探望刘伯承,两人早在重庆结识,吴玉章对刘伯承的为人、出众学识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十分钦佩,对于他的军事才能更是格外赏识。探病期间,两人互为知己,论经说道,但每次谈及时局,又不禁黯然神伤。后经吴玉章介绍,认识了又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杨闇公,三人很快成为好友。
杨闇公是当时四川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对于刘伯承,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1924年1月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伯承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军人中尤其罕见。返川许久,阅人不可谓不多,天才何故如此罕出。”两天后,杨闇公从刘伯承寓所归来,又在日记中写道:“伯承机警过人,并且很勤学的。头脑也异常清晰,不是碌碌者可比,又兼有远大志向,得与之交,我心内是很快活的。”
刘伯承的才情和智慧给杨闇公留下了深刻印象,彼此志同道合,杨闇公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刘伯承并肩作战。
初 识
其实,刘伯承立志研究救亡之道还源于早年的经历。他出生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末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长大,饱受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世间的冷暖。科举考试落榜的沉重打击,使他切身感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极不合理;父亲病故以后,辍学回家务农,家庭生活的日益窘困,使他更加深入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当了半年多的巡警,又使他耳闻目睹了官府衙门里的黑暗;从军数年,目睹军阀混战,百姓颠沛流离,心里更是百感交集。所以如何救国救民,成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但是刘伯承素以“深思断行”为格言,喜欢独立思考,绝不随波逐流。
正处困惑之际,1924年1月,杨闇公第一次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征求了刘伯承本人的意见。而刘伯承则坦承地说道:“见旗帜就拜倒,觉得太不对了。因为我对各派都没有十分的研究,正拟极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道。”在未认清形势之前,刘伯承极其负责地予以了婉拒。
刘伯承的坦诚和慎重,使杨闇公深为感动,也深深折服于他那谨言慎行的为人处世态度。杨闇公再次在日记中记载了刘伯承的答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他的答复,最足使人起敬,这是何等真切,何等真诚!比起那因情而动、随波而靡的人来,高出万倍,此后拟设法使其从本方向走。若能达目的,又多一臂助。”
从此,刘伯承同杨闇公、吴玉章三人常在一起论说形势,探讨马克思列宁主义。刘伯承眼界大开,思想大变。
探 索
1924年春,四川讨贼战争形势日趋不利,成都危在旦夕。熊克武、但懋辛等人亲自出马,敦促刘伯承带伤上阵,以挽救战局。赖心辉托王尔常传话,说他要请刘伯承担任师长。刘伯承严肃地回答道:“尔常,你我相处这么多年,难道还不晓得我的志向么?岳武穆云:‘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我从军数年,向来不顾个人性命,家中更无私蓄,遇敌时便可奋不顾身,为的是救国救民。看现在的世道,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官压兵扰,民将不民。我冲锋陷阵十多年,为的是拯民于水火,不是为了博取虚名和显示荣耀啊。这些当权者总是汲汲于一己之私利,我算是看透他们了。顺利时不肯委以重任,一旦时势危急又想以爵禄相诱,真是有眼无珠!”
刘伯承对此失望透顶,为了摆脱说客们的纠缠,刘伯承决定赴犍为县五通桥(今属乐山县)张仲铭的家中静养。在这里,刘伯承一面养伤,一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新的革命理论,思索救国救民之道。
新 途
1924 年夏末,因熊克武第一军势力被逐出四川后,刘湘、杨森等控制了四川政权,大肆迫害进步人士,吴玉章在成都不能立足,也辗转到了犍为。他告诉刘伯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形。刘伯承听后,心情十分激动,当即表示要随吴玉章出川到外地进行考察,寻找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刘伯承随吴玉章赴北京,见到了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负责人之一的赵世炎和四川籍中共党员童庸生等人,详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活动的情况;5月返上海,看到了轰动全国的“五卅运动”。6月,到广州,适逢省港大罢工后的“沙基惨案”,刘伯承觉得直接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更有意义,于是7月又返回四川。
半年多的时间,从西到东,又从南到北,刘伯承初步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国的希望所在。他以新的姿态投入了四川的革命活动,虽然未参加共产党的组织,但听从党的指挥,协助吴玉章、杨闇公等人整顿四川的国民党组织,跟国民党中的右派分子进行斗争。
1926年5月,经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和探访,刘伯承最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不是“见旗帜就拜倒”的民主主义革命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拨开云雾,踏上了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