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09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驰骋江海留忠魂

——记海军创建人之一汪大漠

□ 作者 冉启蕾

汪大漠任命书(作者供图)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但重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涪陵的一位传奇人物——汪大漠,一位老红军战士、新四军干部,也是新中国人民海军创建人之一。


投笔从戎赴延安

1916年5月,汪大漠生于原四川涪陵县云集区同兴乡又名汪家庙(原汪家庙属涪陵,今属长寿区)。汪大漠小时候进入李渡高级小学校读书,阅读了大量进步文学作品,对郭沫若、蒋光赤、胡巴额、成仿吾等人的作品尤其痴迷。1935年底,“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在北京爆发,一场爱国团结、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为了追寻革命志向,20岁的汪大漠说服家人,到成都天府高中继续求学,并投身于四川的学生运动。汪大漠与田家英、蔡衣蕖、章嘉乐、戴碧湘、叶兆麒等一起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团体“海燕社”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此期间,汪大漠以“瞎巴”“白帆”“岂第”为笔名,在《新蜀报》《商务日报》《华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写下了大量歌颂共产党、反剥削、反压迫、反帝反封建的诗文,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汪大漠参加成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开展了抗日救亡革命活动。
1937年6月,在地下党的安排下,汪大漠与叶兆麒、章嘉乐等一起,历尽艰辛,奔赴陕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组织上安排汪大漠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马列理论。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祭日,陕北公学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活动——邀请毛泽东到学校做题为《论鲁迅》的演讲。
那天上午9时许,陕北公学的上千名师生聚集在学校礼堂,怀着崇敬之情,聆听演讲。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而全面地评价鲁迅,却没有形成书面稿件。汪大漠为毛泽东演讲做了笔录,并以《毛泽东论鲁迅》为题整理发表,为中国保留了毛泽东唯一的一篇对鲁迅的专论。


沙场驰骋新四军

1938年夏,原准备分配到《新华日报》工作的汪大漠,被组织介绍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当年7月,南昌新四军办事处介绍汪大漠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任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兼军教导队政治教员。当年底,经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等介绍,汪大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底,汪大漠调入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任组织干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时,时任新四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的汪大漠随军直属机关行动。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下达向茂林方向突围的命令,当晚,汪大漠和部队冒雨在章家渡涉水渡河。汪大漠在后来的诗作《新四军东征·大雨夜渡》中对当时的行动有如此描述:“滂沱鼓击万笠鸣,排灯照河筑水城。赤脚苦涉冬月渡,千手拉成以巨人。”为避免和敌人遭遇,渡河部队从茂林方向转了回来,在山里转圈。不久,前方的部队与敌人交上了火,枪声越来越近,大家明显感觉国民党顽军包围圈越来越小,正在路边准备增援的汪大漠和战友们,见叶挺等军首长从身边走过,便围了过去。叶挺在路边拿着望远镜观察后说:“山头上部队在运动,军教导总队也上山去打仗了,大家要做好准备。”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生病躺在担架上的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召集大家开会,要求大家做好强行突围准备,“多冲出去一个人,就能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汪大漠在身上藏好1000元公款和机密文件,烧毁了随身携带的日记和笔记等资料,随队伍在茂密的山地展开突围行动,最终获得成功。
一周后,汪大漠在地下组织的安排下渡江北去,在无为县找到新四军七师师部驻地,随部队纵横千里,驰骋沙场。抗战时期,后历任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华东局党校教育干事、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特别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汪大漠变得更加成熟,领导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人民海军启航程

在解放战争时期,汪大漠相继担任了华东野战军教导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东海军政治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渡江战役前后,他受张爱萍的直接领导。上海市解放时,汪大漠又与张爱萍一起参与接管国民党海军的工作,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当时的名称叫“华东军区海军”)。
至今,在海军上海展览馆,仍有这样的一段记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在占领南京的同一天,就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是以3野教导师师部及教导第3团、炮兵营、3野司令部侦察营和苏北军区海防纵队等部为基础组建的,随后,又陆续抽调苏北军区三千余人和陆军第30军、35军两个军部以及直属队共一万余人,并接受国民党海军投诚起义舰艇和官兵,充实到机关和部队。
在组建海军的工作中,张爱萍、袁世烈、冯文华、汪大漠、孙克骥等五人,被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任党委委员。汪大漠历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海军舟山基地政委、东海舰队后勤部政委。解放后调北京,任海军政治部、海军直属政治部主任、组织部部长、海军舰空兵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
汪大漠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无论是红军年代、抗日战争年代还是解放战争年代,他都没有忘记用自己的笔从事写作。他享年79岁,为中国人民勤奋工作58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创建人之一,为海军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逝世后的追悼会上,他的海军战友们送给了他很好的挽联,上联是“一腔热血,抗日救国,纵横南北真豪杰”;下联是“满腹经纶,绣成长城,驰骋江海留忠魂”。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