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正面报道的力量

□ 本报记者 蒋露露

“电视剧《黄土高天》结局中的丰源村,是我作为金花村第一书记的最终理想。”每当想起这句话,心中的敬畏之情便油然而起。

说这句话的是南川区政协常委、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刘后文,她同时是重庆祥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今年7月,我前往南川区采访刘后文委员,由于她当天下午到主城有急事,我们中午在约定的地点匆匆一见后便分别了,并约定当天晚上在主城进行专访。

正是对她的专访,加深了我对正面报道内涵的理解。

读书的时候,我还算一个有点“新闻理想”的人,从大学校报记者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如今在媒体这个行业,粗略算一下,摸爬滚打也有小十年了。

这十年,从刚开始四五百字的校园消息稿,都要靠“憋”,渐渐明白“记者写稿不是记流水账”,得有主题和重点,再到领悟一个好的记者,不仅会记录,还得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

步入社会,有了些许阅历,对媒体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读书时,仰慕的是《南方周末》《新京报》这样的揭露性媒体;工作后,意识到了《人民日报》的格局和高度。专访刘后文,我更加确定了正面报道的价值。

那天晚上9点,我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时,刘后文正在和一众专业人士开会,见我到来,她连忙起身请我到一间安静的办公室。

日夜连轴转,让她看起来略显疲惫,但开口谈起事业,她整个人神采奕奕。采访从为啥要当第一书记开始,在我身边,当律师的同学薪资都很高,这个职业很“找钱”。她说:“情怀吧,我是从农村出来的。”

“情怀”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谈起“情怀”,就让人觉得“虚”,但这个词从刘后文口中说出时,却显得格外真实。

当南川区委组织部找她当第一书记时,她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乡贫困,有的乡亲日子过得依旧艰难,我如今走出来了,就该尽一份力来回馈”。正是这份感恩之心,让本来就事务繁忙的她,力排众议,坚定地担起了金花村第一书记的担子。

“跨界广,到哪一个城市,都有朋友”的刘后文,一次到上海出差,听说上海的张马村建设得“颜值气质俱佳”,让人流连忘返,她便找到张马村的规划者,并发出邀请,看能否将建设理念移植到南川来。

后经过现场考察,双方商讨着,将张马村的建设模式在金花村落地。

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刘后文常常展现出这种惊人的“跨界”的特质,“跟企业家朋友推介金花村的茶叶、蓝莓”“将重庆企业界的朋友请到金花村开交流会,为金花村的发展提供思路”“动员自己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到金花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实现‘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

刘后文是这个时代千千万万第一书记的缩影,他们视野开阔、能力卓越、资源丰富,是社会的佼佼者,然而却愿意俯下身子,投身到农村,并整合自己的资源推进建设。

在处处宣扬“精致利己”的舆论场里,他们显得难能珍贵,这样的人需要被宣传报道,这就是正面报道的力量——让社会始终相信“真善美”。

又是一年记者节,今年我依然充满力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