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1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理论
版面翻页
理论
03

为工业转型升级增添“智慧砝码”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实际行动推动涪陵区工业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涪陵区政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于今年 4 月开始组织开展以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共收集论文 103篇。

11月5日,区政协召开工业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会。会上,8 名由专家评审推荐的优秀论文获奖作者作了交流发言。特将他们的交流发言摘登如下。

推动工业物流降本增效

白云霞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2018年涪陵区工业物流货运总量超过3000万吨。全区物流企业达652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69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35.5亿元,物流从业人员超万人。

目前,涪陵工业物流发展仍存在物流通道通而不畅、工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滞后、物流服务主体发展缓慢、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快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议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东向推进渝万高铁、渝怀铁路二线、沿江货运铁路建设;西向推进渝湘高铁、两江新区至龙头港快速通道建设;南向谋划涪柳铁路建设;北向推进涪垫高速、广涪货运铁路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平台建设,配建工业物流园和保税物流园,建设重庆大宗物资集散中心、渝东重要外贸服务平台。同时,做大做强物流服务主体,组建涪陵物流集团。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配套物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筹建“涪陵公路港”,发展无车承运人业务。

构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生态

陈圣玲 况黎影

2019年涪陵开始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在创建过程中存在产业体系总体不优、创新资源仍显不足、服务配套能力不强、对外宣传推介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

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新产业体系,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柱,以医药健康产业为特色,以数字经济产业为支撑,三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200亿元、700亿元和200亿元。

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中心,汇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形成适合创新、争相创新的发展环境。

推进产城景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园区品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大“云、网、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智慧交通和城管,形成宜业宜居城市形象。

加大工作力度,浓厚创建氛围,坚持上下同心,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坚持问题导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坚持营造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形成更加有利于创建工作推进的社会环境。

融合发展提升工业“含金量”

刘 蓁

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周密谋划、精准施策、创新推动,工业支柱地位更加凸显,工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但也亟需重视创新驱动、效率变革、服务化转型等短板弱项。

为此,当前需要以建设重庆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更加注重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践行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思维,用全新的运行方式、可持续的生产意识、更加紧密的产业融合重塑整个工业体系。

一是把握三个关系,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顺应制造业变革大势,积极对接国家、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部署。二是做好三大变量,赋予发展内涵。通过做强工业平台、做大产业集群、做优企业梯队来强存量,通过打好招商引资主动战、奏好绿色发展主旋律、搞好品牌建设争一流来优增量,通过重点培育智能产业优势集群来提质量。三是加快三类耦合,重构发展模式。鼓励工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向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与服务业渗透重组,打造更具“含金量”、更显绿色本底、更添未来竞争力的工业涪陵。

绿色通道引进高质量人才

罗 磊

近年来,在涪陵区工业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体量不大、人才质量不高、人才结构不优、服务意识不强等。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拓宽渠道增体量。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提档升级,培育1至2所高水平职业教育院校;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设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开展企业文化校园宣讲和工业企业开放体验活动;加大高层次人才激励力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多措并举提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企业特派员”和“引企驻校”制度,建立学科专业随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开展技能人才终身培训,制定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规划。

健全机制优结构。搭建涪陵区工业发展智库,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

筑巢引凤强保障。持续优化选才用才环境,积极倡导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

组建榨菜产业战略联盟

陈春明 吴 陵

“涪陵榨菜”已经成为涪陵区对外开放的响亮明片。当前,涪陵榨菜加工业面临着原料保障、加工能力、产品营销、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困难。为让涪陵榨菜加工业不断创新发展,百年榨菜香飘世界,建议:

创新原料保障体系。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建立“一体化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科研合作,突破原料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困境。

创新产品加工体系。将半成品加工环节纳入成品加工企业管理范畴,调整优化产业链,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创新市场营销体系。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营销体系,推动榨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科技研发体系。组建榨菜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联盟,建立“中国榨菜”培训基地,培育储备榨菜科研人才。

创新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涪陵区榨菜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规划全面衔接,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打造千亿中医药集聚区

夏 涵

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涪陵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更是建设健康涪陵的重要任务。

目前医药产业是涪陵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7.72亿元,居全市第一。产业集群初步成型,龙头企业特色发展,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存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主导产品附加值偏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新品种、新剂型、新工艺开发较慢等问题。

如何推进涪陵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打造以现代中药为主导的国家生物医药集聚区。以涪陵高新区为集聚地,支持太极集团突出制造和销售主业,建设“千亿太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构筑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支持中药分离纯化、经典名方新药创制等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深化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开发以药食同源为特色的保健食品。

同时推进生物技术药产业前沿化科技化,推进化学药绿色化高端化。实施创新提升、智能化提升、人才提升三大行动。落实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保障。

开辟金融支持新路径

周 锋

近年来,涪陵区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种类齐全,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银行积极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作用,支持涪陵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首次贷款“扩面增量”行动、积极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建立人民银行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共同参加的绿色金融联动机制。

金融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难。二是不良处置难、考核压力大限制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三是金融产品及服务尚不能满足工业企业融资诉求。四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为此建议,人民银行应加大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实行差别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强化政府对企业增信的作用。

树起页岩气产业的一面旗帜

刘 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及“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重大指示,重庆市锐意进取,大力扶植页岩气产业发展。目前,页岩气产业已成为涪陵区发展速度最快、创造价值最高、提供就业最广的支柱性产业,建成了“坐二望一”的世界级大型页岩气田。为保障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稳中有进,进中有升,现就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开发提效方面,建议建立起完整的第二代页岩气开发配套技术体系,助力气田提产、提效、提速;装备提质方面,未来涪陵区可以页岩气开发为核心,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提速方面,政策先行,从跨区县开发、科技支持、运输和市场、财政和税收、环境保护方面5个方面入手,调整现有的配套政策,制定全新的支持政策,以实现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依托重庆市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储量,涪陵区的页岩气产业一定可以打造成中国页岩气产业的一面旗帜。

结语: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2012年涪陵区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聚焦社会民生、党政中心工作中的重大专题,举办了9次成果交流会,搭建起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协商平台。

此次聚焦工业创新发展理论成果交流会上,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种及灵表示,区政协专题召开的涪陵工业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会,对于加快全区工业企业创新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上分享的8篇论文选题准、调研深、情况明、分析透、建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吸纳借鉴本次会议成果,积极与相关作者对接交流,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涪陵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涪陵区政协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