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2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家乡的茶山

□ 作者 刘书琴

我的家乡地处铜梁毓青山深处,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挺拔壮丽的群山、茂密碧绿的林海、广阔肥沃的田野、漫山遍野的茶树……

我家小院四周都是茶树,如绿色的玉带缠绕山腰。那时的茶园属于大集体,我们自家的茶园只是两三块小小的自留地。我家的茶园虽小,却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承载着我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我们的鞋袜衣帽和学杂费。

厚重的大山,没有辜负父母们的期望,它用一方沃土,养育了全村父老乡亲。在那贫穷的年代,我们靠大山生存,是大山让我单薄孱弱的身体长得青春勃发。

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拂茶山山麓,使美丽的茶山更显生机。

土地承包到户后,我们家承包了毓青山中的六亩多土地。父母早出晚归,把土地全部做成了茶园。茶园在父母的精心侍弄下,生机盎然。我们家的收入基本都来自茶山,是茶树滋润了大山每一寸土地,富裕了我们曾经贫穷落后的生活。我们家用种茶的收入供我们三兄妹上学,还盖起了二层小楼,过上了平稳安定的生活。

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茶山的小路上,到处都开满各种美丽的山花,那或淡黄或洁白或粉红的小花分外娇艳,花香四溢,引来蜂飞蝶舞。

清明节前后,是采茶的最佳时节,这时的茶叶细嫩肥厚。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陪母亲背茶篓上山。那时候,整座大山都还是雾蒙蒙的,还看不甚清楚,只见母亲灵巧的双手在茶叶间快速翻飞,鲜嫩的茶叶在她手中恣意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晨曦中,毓青山曼妙多姿,健壮的母亲与苍翠的大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丹青。

我和母亲迎着初升的朝阳,高高兴兴地把茶叶背回家。回到家中,母亲开始制作茶叶。我烧火,母亲揉搓,鲜嫩的茶叶在母亲手中,历经火锅上烘、热锅里炒、簸箕里揉,茶叶以纯朴诚挚的浓缩,成为桌上的香茗,在锡壶里变幻,在口腔中留香,化作我们全家的幸福和甜蜜。

母亲的采茶、晾青、杀青、烘干……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劳动,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娴熟而精致。她身系围腰,围着灶台奔走忙碌着,灶膛里燃烧的柴火映红了母亲喜悦的脸庞。茶叶在高温下散发的阵阵热气,在母亲红红的手掌上翻滚,铁锅里溢出的浓浓茶香,轻轻飘过母亲挂满汗珠的额头。

母亲亲手种植和制作的茶叶,历经春夏秋冬,吸吮日月精华,让我口齿留香,浑身透体舒畅。

后来,我因工作走出大山。虽然不常回家,但心中满是家乡的茶山。

每逢新茶出来,母亲常常给我带来最好的明前茶。茶从故乡来,我倍加珍惜。泡茶时,看着杯中舒展的家乡春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茶山中那满目翠绿,想起母亲那令人心醉的茶园。

今年三月,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故乡的茶山已发展成为数千亩,并开发了多个高端品种,引进了制茶公司,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家乡的茶业发展之快让我吃惊,我在漫山遍野的茶地里看到,碧绿的茶树长满密实的金黄嫩芽,母亲和乡亲们正在采摘。尽管母亲已满头白发,但依然神采奕奕。

故乡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茶质优良,已成为重庆优质早春茶主产基地,茶叶已成为家乡特色产业的主导品种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中坚产业。

虽然故乡茶在重庆享有盛名,要想长足发展,广泛占有市场,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引进研发高端新品种迫在眉睫。家乡为了进一步进行茶叶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引进了龙毓茶业公司,建立起现代化茶叶加工厂。

为了填补茶叶空白,公司从四川岷山引入黄金茶种植成功。黄金茶水色泽黄润,香气怡人,入口回味悠长,堪称茶叶中的上品,市场价每斤高达两千多元。家乡的黄金茶远销全国各地,每年早早就接到大批订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党支部立足生态优势,让乡亲们通过种茶致富奔小康。

如今的家乡茶山,引领着一方经济发展。那独具特色的系列优质名茶声名远播,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