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2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玄宫之碑”载英豪

——“大夏皇帝”明玉珍的故事

□ 本报记者 陈钰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里珍藏有一块石碑,高145厘米,宽57厘米,厚23.5厘米。碑首左右截角,作八角形,额篆书“玄宫之碑”四字,左右两侧还刻着阴线盘龙纹。据博物馆文博馆员杨婧介绍,“这块玄宫之碑记载了元末农民起义领导人、大夏太祖皇帝明玉珍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率军入川后建立大夏国的事迹。”那么明玉珍又是如何进入重庆、建立政权的呢?随着杨婧的讲述,这段尘封的故事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乱世飘摇   入红巾军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各种反元势力纷纷涌现,流兵草寇趁机危害百姓,天下狼烟四起,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明玉珍所在的随州随县梅丘也遭到了一波流兵的侵扰,为保卫乡寨,他召集乡民“屯于青山结寨栅自固”。在明玉珍守卫乡镇的同时,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自从至正十一年五月,刘福通在颖州(今安徽阜阳)首先起义,同年八月, 徐寿辉、彭莹玉在湖北起义。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后,为壮大自身实力,派人招降明玉珍。
加入“天完”政权的红巾军后,明玉珍深受徐寿辉的重用,“授统兵征虏大元帅”,命其率领本部兵马镇守沔阳(今湖北仙桃),归“天完”政权丞相倪文俊指挥。镇守期间,明玉珍与人人痛恨的元朝元帅哈麻秃发生了一场激战。当时,哈麻秃率领大军反扑攻陷沔阳,面对重重敌军,明玉珍带领起义军在湖泊中坚持战斗,“连战湖中”,以致被流箭射中, 瞎了右眼,但也打败了哈麻秃,守卫了一方安宁。此次战役让明玉珍的才智和勇猛得到了充分展现。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倪文俊重新占领沔阳后,西系红巾军开始进入鄂西,但因当地正在闹饥荒,粮食欠收,倪文俊命明玉珍至夔州府采购粮食。至此,明玉珍与重庆终于在这乱世之中相遇。


机缘巧合   进军重庆

关于明玉珍为何进入重庆,碑文上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宋主命平西”,但具体情况又是如何?杨婧介绍道,根据《明氏实录》记载,至正十七年(1357年),当明玉珍再次奉命入川购买粮食,在返回鄂西的途中,遇到了“义军元帅”杨汉。正是此人,将明玉珍的人生轨迹引向了重庆。
当时刘福通领导东系红巾军向北发展,在元军围追堵截之下四处败溃,其中一部在李喜喜的率领下,经由陕、甘进入四川。这支部队背叛了红巾军起义的宗旨,以“青巾军”为号,沿途大肆烧杀抢掠,接连攻陷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的汉州、灌县、雅州、天全、名山等地,迫使四川行省官员退守嘉定。失去官军保护的四川百姓,遭到了青巾军杀戮。无力控制局面的元朝官府,开始在四川境内招募地方武装,用以维系一方秩序。于是,一批由官府委任的“义军元帅”应运而生。
地方武装的逐渐强大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忌惮,义军杨汉率领的部队遭到暗算,顺流东下的杨汉在三峡一带遇到了明玉珍,他给明玉珍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驻守重庆的元朝右丞相完者都与左丞相哈麻秃各有异图, 互不相容,因此重庆城中此时守备孱弱, 没有精兵强将。如果此时出击,一定能取得出其不意、制敌取胜的奇效,拿下重庆更是易如反掌。经过一番考量,明玉珍采纳了杨汉的建言,举兵入川,夺取重庆,成就了其在“西土”的一番事业。
明玉珍进入重庆的第二年,也就是至正十八年,从重庆逃到果州的完者都带领部分元军逃窜到嘉定,原四川行省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也逃到了这里,试图反扑,“规复重庆”。就在明玉珍派兵围剿的同时,徐寿辉一手建立的“天完”政权内部斗争激烈,先后发生了倪文俊、陈友谅的叛变。徐寿辉更是惨遭陈友谅的杀害。
消息传到重庆,明玉珍非常气愤,一直以来他十分尊敬徐寿辉,即使带兵入驻重庆,手下不少人劝他自立为王,他都力排众议,仍然听从徐寿辉的领导。“自是议讨友谅,移檄四方, 会兵三峡”,明玉珍马上带兵讨伐陈友谅,众人对他的气节赞佩有加,纷纷推举明玉珍为陇蜀王。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仍然“不易国号,不改元,谧宋主曰‘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


建立政权   造福于民

明玉珍初入重庆时,他所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部队“秋毫无犯”,因此“父老焚香拜道”“四外投降络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 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大夏”政权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明玉珍建立政权之后,作为农民政权的领袖,他积极推行利民政策,没收元朝的“牧马地”和部分大地主土地,对农民实行“什一”的农业税,免去元朝繁重徭役,使重庆人民安居乐业,深受人民的爱戴。除此之外,他还实行屯田制以减轻人民负担。虽然军队屯田制在元代早已盛行,但元朝时,被屯田的百姓形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而明玉珍的屯田制,是以加强大夏政权的军事力量、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为目的, 因此促进了重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明玉珍积极加强政治、经济建设,建立最高行政机构、统一钱币……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重庆的社会经济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得到了一定发展。
军事方面,明玉珍坚持红巾军时期的斗争传统,“大夏”政权建立后不久,明玉珍就“置奉天征虏大将军府于汉中, 以进取陕右;置奉天征蛮大将军府于夷陵,以进取(陈)友谅”。但因自身兵力有限、元朝残余势力顽固、其它农民政权不时侵扰等原因,明玉珍几次攻打云南、汉中、兴元等地,都未能取得显著成绩。直到他临死前都还在和部下感慨:“中原未平,元虏未逐,予志不能遂也。”
历史的长河里,明玉珍可能只是一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土皇帝”,但如今他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对待朋友的赤胆忠心、体恤贫苦百姓的深明大义,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发让人感佩。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