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2月2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重庆跳伞塔

□ 本报记者 陈钰铃 文/图

 

路过两路口时,我被不远处矗立着的奇怪建筑吸引,像塔又不是塔,逐渐缩小的顶端有三个向外延展的细杆。走近一看,在它的下方,一块石碑上写着“跳伞塔”三个字。
“这个跳伞塔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我以前年轻的时候还体验过呢。”附近经营米粉店的阿姨见我在塔下转来转去,走过来和我搭话。据阿姨说,塔上那三个支出的部分以前就是挂降落伞的地方,从塔内的楼梯上塔之后,背上伞包就可以体验。“在空中你得感受风的方向,然后调整降落伞的平衡,不然就很容易摔到降落区外。”回忆起当年跳伞的经历,阿姨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笑容,“这座跳伞塔在当年抗日战争中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呢。”
从1938年2月开始,日军对重庆实施了无差别大轰炸,武汉失守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1939年1月开始,日机空袭迅速升级,对重庆的轰炸愈来愈烈。同年5月3日及4日,日机从武汉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大火席卷了市中心,整整两天四周都是火光一片,无数房屋、街道被烧成废墟,更有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约20万人无家可归。1941年更是发生了惨绝人寰的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面对日本空军狂轰滥炸、毫无人性的暴行,国民政府提出了“以轰制轰”的方针,加快重庆的航空建设。这其中,建设一支优秀的伞兵部队也被提上了议程,但由于飞机数量有限,在飞机上进行跳伞训练的机会有限。因此1941年,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国滑翔总会,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倡跳伞运动。同年4月9日,中国滑翔总会在嘉陵宾馆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决定在大田湾修建跳伞塔,既满足伞兵训练需求,也可以让市民更加了解跳伞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这个决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跳伞塔的修建是国内空军建设的一小步,而这一步也正是抵抗日本侵略、保持民族血性、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展现。
可在当时,修建跳伞塔在国内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滑翔总会邀请了基泰工程公司著名土木专家杨廷宝负责设计。经过近半年的修建,1942年3月,跳伞塔终于修建完工。该塔高40米,塔底直径3.35米,顶部1.52米,呈立体圆锥形。塔内设有螺旋式转梯180级,直达跳台,跳台高25米,另在离地15.5米塔身处,备设塔台口一处。塔顶设有避雷针、夜航灯等安全装置,并装设挂伞铁臂三只,臂长9.5米,各臂相距120度,成正三角形,铁臂距地面35米。臂下挂有张伞环,伞径为6米。伞衣挂在释放器上,连着挂伞绳和“平衡锤”。铁臂尖端及塔顶中央装有滑车,通过操纵轮,控制张伞环、挂伞绳、“平衡锤”一起上下移动。塔身内有螺旋楼梯上下,并装有各种专用机械及夜航灯、避雷针等安全设备。塔下铺有深0.3米,直径约100米的沙土圈,以减轻着陆时的震动。整个工程用了50吨钢筋,水泥无数,总建筑费用为56万法币。在当时,跳伞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与世界各国的跳伞塔相媲美。
开塔当天,前往典礼现场的市民将塔下围得水泄不通,可谓是观者如潮、盛况空前。滑翔总会副会长陈立夫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心中的激动之情:“此跳伞塔不仅在中国为第一座,在东亚亦为第一座,可从此训练伞兵,巩固国防……我国从今天开始 ,希望即将此跳伞运动,普遍于全国。每一儿童从事跳伞训练,对于身心之健康及国家之贡献,皆有重大意义。”跳伞塔建立之后,滑翔总会决定除滑翔训练班及跳伞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外,每天上午的9时至1时,下午的3时至5时跳伞塔对外开放。据统计,1944年3月底,到重庆进行跳伞培训的多达3.5万人,这当中,既有72岁老者,也有4岁半的幼童。俨然,重庆已经成为全国跳伞运动的中心了。跳伞运动的举办,从实践方面加强了重庆人民航空建设的热情,除此之外,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胆识和意志,间接培养了航空人员。
如今的跳伞塔依旧伫立在两路口大田湾体育场旁,虽然已经没有人再在塔上跳伞,但它却并没有被人们忘却。在人们心中,它见证了那段艰难岁月,也见证了重庆人民坚持抗战、永不放弃的精神。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