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9年12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卢子英力保郭沫若

□ 作者 黄慧清

1926年,卢子英随兄来渝,在民生公司协助其兄工作。后来在重庆北碚担任区长,其间为民办了许多实事,力保郭沫若便是其中一例。

1939年秋天,郭沫若来到北碚,卢子英真诚相待,按北碚实验区署的老传统,摆设豆花席款待,并召集实验区官兵大会,请郭沫若作了抗战形势报告。第二天,卢子英又亲自陪同郭沫若游览了北温泉公园。此后,郭沫若经常到北碚,每到必要看望卢子英。而卢子英进重庆城,总要到天官府拜会郭沫若。常来常往,他俩便成了莫逆之交。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中共南方局决定扩大《新华日报》的发行量,在北碚建立《新华日报》发行站。由郭沫若给卢子英写了一封亲笔信,《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派营业部主任彭少鹏专送卢子英,卢子英阅信后表示大力支持。于是,立即将信交建设科长高孟先办理。发行站建成后,发行量多达2000多份,覆盖了川东、川北大部分地区。

1942年4月21日,郭沫若、阳翰笙、夏衍到复旦大学讲学,在卢子英家中碰到冯玉祥,相约抽空去游览华蓥山。卢子英说:“峨眉天下秀,华蓥天下雄,游了华蓥,一定可以大畅文思。”郭沫若说:“我是生长在峨眉山下的人,连那天下第一秀的山都未曾去过,华蓥也怪不得我对它疏远。”4月27日,卢子英打电话给阳翰笙,约他和郭沫若6月初游览华蓥山。同时,希望中艺社能将《屈原》及《天国春秋》移到北碚公演。5月31日,卢子英亲往天官府接郭沫若起程。下午,他俩到化龙桥红岩嘴卢作孚寓所,次日晨乘民昌轮到北碚。途中卢子英发现两个特务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便对郭沫若说:“船上难道还有大人物?”郭沫若用手指指自己说:“鄙人!鄙人!”卢子英明白了这些特务是监视郭沫若的,下船就一直把他领到北碚管理局。卢子英引着郭沫若摆脱了特务的监视,谁知祸事转移到了正在北碚上演的《天国春秋》剧场。当晚刚演完第一幕,即有人殴辱中华剧艺社负责人应云卫,并将其抓进了宪兵队。幸好阳翰笙也来到了北碚,正在剧场,他一面主持继续演剧,一面找到卢子英,立即派人与宪兵方面交涉,不到一小时,应云卫便安然回到了剧场。这次,冯玉祥因故不能前来,未能上华蓥,阳翰笙也因剧场事务,分不开身,只由卢子英陪同郭沫若游览钓鱼城。

郭沫若大型历史话剧《屈原》,定于6月下旬在北碚公演。卢子英为了保证把《屈原》演好,调动了大批士兵和工人,修整了民众会堂、旅馆、食店,大街小巷粉刷一新。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得知这个消息,忙派出一名特务,找到北碚民教馆长刘忠义,提出不准《屈原》上演。刘忠义说:“这是管理局安排的,我无权取消。”后经卢子英安排,为了防止在演出时特务来捣乱,除派有大量军警维持秩序外,还在戏台前安置一把藤椅,演出时民教馆长刘忠义亲自坐在那里,名曰监督演出,实则预防特务破坏。《屈原》在北碚连演五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演出非常顺利。

1945年5月底,苏联科学院邀请郭沫若于6月16日至18日参加苏联科学院建院第220周年纪念大会。蒋介石不拨经费。会期临近,时间紧迫。郭沫若贷借无门,只好向卢子英求援。卢子英得知郭沫若要去苏联考察,急需资金,便动用文化基金会的资金,通过北碚银行经理伍玉璋换了1万美元的支票,并派管理局办事员唐德祯专程送往天官府六号郭沫若家,解决了郭沫若的燃眉之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