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1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红红的年,红红的味 淡淡的年味 醉忆山寨农家年 过年挨打 年味中的手 鼠年快乐(外一首) 春色(外一首)

版面翻页
副刊
03
醉忆山寨农家年
□ 作者 黄玉才

山寨农家,每年腊月初八,喝了腊八粥,就开始忙年、盼年,婚嫁也大多选择在腊月吉日,腊月也是山寨农民杀年猪的旺季。山里娃也在“山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的欢乐童谣中开始盼年,年也伴随雪花在寒夜里悄悄降临,火红的年味在家家户户打粉磨面的忙碌中飘出户外。

最忆故乡年,年味胜酒浓。难忘的莫过于儿时的农家年。土家山寨早在腊月二十八就请三亲六戚团年吃年饭,名叫过“赶年”,年酒飘着醉人的芳香,令人日日嘴谗,饱蘸浓浓的乡情,让我一辈子不醉。

记得计划经济时代,山寨农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集体生产,靠挣工分度日,每年秋收后,生产队要召开结算大会,像我们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过年买肉打酒。那时,物资匮乏,但总是把年味烹饪得清香四溢。买酒凭酒票,缝新衣凭布票,买肉凭肉票,如果有亲朋好友在食品站、百货店工作,那更是让人羡慕不已的职业。父母为送四个子女读书,家里10多年没有杀年猪。每当有钱人家杀年猪,我都要前去看热闹,跟着有钱人家的孩子欢乐。冻得满脸通红、浑身发抖,流着长长的清鼻涕,杀猪匠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闻到人家做的刨汤肉香,直流口水。有钱人家的孩子,往往端着盛满猪肉的饭碗,在我面前炫耀,筷子夹着猪肉高高举起,慢慢往嘴里送。父母见到此情景,难过地一声叱咤:“快回家,不知趣的崽崽哟……”我只能默默走开。友善的邻居,会用土碗盛满白菜煮的鲜血旺,送给我们品尝。

而我最难忘的还是每年腊月替父母到乡场买酒。那时没有瓶装酒卖,凭父亲的人缘,弄到一两斤白酒票,那是很开心的。我提着竹筒酒壶,这种酒壶是用山寨特产的斑竹,锯短挖空竹节,竹子的清香与酒的醇香十分醉人。步行5公里到乡场,精打细算,节余下两角钱,买水果糖,算是酬劳。斜阳西沉,跟着一群赶场的老人往回赶,提着竹筒酒壶,荡出醉人的酒香,几个伙伴偷喝了半瓶,然后注入山泉水,回家向父母交差,想起儿时的童趣,至今让人难忘。

腊月二十四祭灶神,我们就开始掰着手指盼年。除夕前的头夜,母亲磨汤圆、炸豆腐,四个儿女按年龄大小分工,我是老大,负责往灶堂里送柴,年幼的三个弟妹就站在板凳上,几双眼紧紧盯着锅中的食物,豆腐起锅了,争着吃豆腐锅巴,但其它年饭上桌的菜肴一律不准动筷,母亲难为情地说:“明天等先人老辈子先吃了,你们才能吃……”为准备除夕年饭的丰盛菜肴,我们往往忙到天明。

除夕一到,有钱无钱都跟着家人欢乐忙碌。简单吃了早饭,父母就开始分工:妹妹弟弟帮母亲上厨做年饭,父亲负责祭祖打纸钱、写袱子,我负责书写、张贴10多道门窗的春联。我用做年饭的米汤贴上大红春联、大红窗花、大红门神、大红福字,雪映对联红,红红火火的年味在雪地里荡漾,连父亲正月初一凌晨“抢年”用的鞭炮都是红色的,在我的精心装扮下,整个院落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年味。听到鞭炮声,知道谁家在祭祖献袱子了。父亲急着问:“孩子他妈,人家在献袱子了,我们的年饭准备得怎样?”于是,母亲吩咐我们慌忙往火塘里加柴,把顶罐的肉煮得叽哩咕噜地欢跳。不多时,饭甑里也飘出令人嘴谗的米香,整个院落飘着年味。

父亲写好袱子,按辈份在神龛前排列好,点燃香烛,供上祭品菜肴,酌上一小杯白酒,用筷子在每个祭碗里轻轻一点,在灵前烧了纸钱,将白酒洒在灵前,然后燃放鞭炮,意即请逝去的可爱亲人回家过年。听到鞭炮声,年饭菜肴开始上桌,两三张桌子打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满饭桌,开心畅饮,一家欢欢喜喜吃团年饭。也有的请族上人一块团年。吃了团年饭,由长辈领着晚辈到祖先坟前烧纸钱,放鞭炮,泼水饭,给祖先拜年。

除夕夜,火塘里大火熊熊,一家老小围着大火“守岁”与“抢年”……

最热闹的是山寨每年正月灯会,玩狮子、舞龙灯、走车灯、跑旱船、打道钱、送财神、跳摆手舞、吼山歌、玩灯“拜码头”,火树银花,热闹非凡。正月初九出灯,正月十五收灯,体现“上九灯,十五火”的民俗。上九玩灯,十五元宵佳节闹社火,几十人的舞龙队伍,沿山寨每家每户玩灯拜年,由资深的民俗家在前作向导,联系吃饭、食宿等事宜,名叫“打店”。舞龙队伍走到哪里,就在哪个山寨安营,村民递上“红封”,美味佳肴款待,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