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5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紫玉 蛙歌嘹亮 雨夜随笔 父亲的逆袭 蛋壳陶(组章) 问三峡

版面翻页
副刊
03
父亲的逆袭
□ 作者 向墅平

生活如戏。从不做饭的父亲,也亲自下厨,担当起了“家庭厨娘”的角色。父亲的厨房时代,在他的晚年,徐徐拉开了序幕。

看着父亲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的情景,我的心里,油然涌起一阵感慨:父亲逆袭了!

多年来,父亲基本与做饭无缘。我想,这,或许除了源于父亲骨子里的那份“大男子主义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母亲对他一贯的“宠爱”吧。做饭,一直是母亲的主打节目。

近年来,本就瘦弱的母亲,衰老得特别快,体能大不如前,记忆力也退化厉害。母亲下厨时,不是常常将味精当成盐巴,就是忘了按下电饭煲电源键。两年前的一天,我亲见母亲枯瘦的手,有些颤抖地握着汤勺,在厨房舀汤时,竟将滚烫的热汤溅到自己脚上。当时,父亲抢在我们前面,心疼地直奔过去,一边为母亲擦拭,一边摇头叹息:“哎,老婆子,你该下岗了。”

那以后,母亲主厨的时代宣告终结。身板依然硬朗的父亲,在晚年时光里,与厨房结下良缘。

父亲的厨艺,是靠他自己一边琢磨,一边学来的。不曾问津厨房的父亲,却能做出和母亲以往相差无几的味道。我想,这应该算个奇迹吧——是数十载的相濡以沫,使得他已将母亲身上包括厨艺在内的所有最值得延续的东西偷偷转移了去?

父亲走入厨房后,还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向善于厨艺的兄弟和妻子请教一些家常菜的做法。他们教得认真,父亲也学得认真。每每望着父亲在厨房里和他们一起切磋厨艺的情景,我总觉着父亲真的了不起:活到老学到老,父亲是个典型!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还能摸准家里每个人的饮食特点,往往在一顿饭菜里,能基本照顾到各人的口味。人说“众口难调”,可父亲能“调众口”——其实啊,只因父亲有着惊人的凝聚力,经他之手做出的饭菜,才能如此抓住家人的胃和心!慢慢的,父亲从一个做饭的“门外汉”,华丽转型为一个下厨高手。

我和兄弟长大后,都离开老家,在外面有了自己的生活。一家子团聚时,父亲总会乐滋滋地下厨去,为我们一展他的厨艺。

那个节假日,我们携一干儿孙辈回了一趟老家。

父亲一副“厨娘”装束就下到厨房。厨房锅碗瓢盆交响乐里,竟掺杂着父亲的轻声哼唱。看来啊,老人已把做饭视作了一件乐事。“老爸怕是已下厨成瘾啰。”兄弟调侃了句。“对啊,对啊。”我点头附和。

“开饭啰!”父亲一声喊,大伙一阵小骚乱,那饭菜香早就让我们按耐不住啦。鱼香茄子、红烧猪蹄膀、番茄炒鸡蛋、香肠炒土豆……还有糖蒸南瓜,那可是喜吃甜且牙齿不好的母亲最合适的美食了。大伙一个个吃得吧嗒吧嗒,不亦乐乎。父亲脸上现出慈母才有的那种温柔与慈爱的神情,含着微笑,看着我们吃得一塌糊涂。我想:父亲此刻心里一定乐开了花,和我们此刻享受美食的心情,达到了完全的和谐一致……

“一顿饭,吃的是热闹,聚的是亲情。所以啊,什么事都可以马虎,唯独下厨做饭马虎不得。”这是父亲曾和我相坐聊天时,说出的一段最让我内心震撼的话。怪不得,父亲总是那么投入地做出一顿又一顿皆大欢喜的饭菜呢!

我明白,父亲由一介威严粗粝的“大男子”,逆袭成一位温柔细腻的“厨娘”,全是出于对一家人满满的爱!父亲的厨房时代,是他老人家为家人亲手用心用情打造的幸福时代。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