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07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郭慎:我与民建共成长 中英联络处旧址 杜显清:积墨人生  飘洒性情 南岸古韵之美 渝川蓉考古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郭慎:我与民建共成长

——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75周年

□ 作者 文志强

“我活了大半辈子,曾经的同事、挚友都相继离世,只有民建才是我最后的家,民建的同志们才是我最亲的亲人啊!”面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说。回忆起那段激荡岁月,老人的声音不禁颤抖起来,话语中带着一丝哽咽。

老人叫郭慎, 1983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先后任四川省委及重庆市委委员、江北区委主任委员。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当中,他经历了新中国的关键历史时刻,更是与民建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师从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学习,加入民建三十余年,与民建共风雨,一直服务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在我们的询问下,郭慎缓缓地道出他与民建的故事,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他的讲述下徐徐展开。

1931年,郭慎出生在重庆一户家境殷实的中产之家。出生的同一年,中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郭慎的童年在漫长的战火中度过。抗战初期,日寇长驱直入,国土大片沦陷。因为工业落后,造不出飞机、坦克、大炮,连机关枪也不如日本的好,中国总是打败仗。自此,郭慎的心中埋下了一粒“工业救国”的种子。

1944年夏,郭慎怀揣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进入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学习。中华职校是著名教育家、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创办的新型学校,开创了“前校后厂”的教育模式,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培养既有理论又能动手实操的工业技术人才。

郭慎在校期间,黄炎培多次到学校视察,和同学同吃同住,与学生聊天谈心。他教导道,“你们是工程师,不是工匠。工程师要创造、发明。但如果你们只会想,不会做,你们的创造发明就会落空。因此,你们还要亲身参加劳动,参加制作全过程,成为一个有头脑、会思考,能发明创造的好工程师。”

先生的话如金石良言,刻在了郭慎的心头。成为他人生的原则,受用终身。在得知黄先生刚刚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时,郭慎对他肃然起敬。只是对于年幼的他来说,民主党派离自己太过遥远。“崇高”但却“遥远”,这是郭慎对民建的第一印象。

从学校毕业后,郭慎被分配到天原化工厂做技术工作。自此往后,他一直从事与化工相关的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迅猛地向前推进,中国又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同一时期,民建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要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的号召。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亲戚介绍,郭慎再次接触到了中国民主建国会。郭慎深深地被“民主建国”四个字打动。“民主”就是结束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建立多党参与的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建国”就是要改变经济政策,维护中国民族工业,用工业强国。这与郭慎“工业救国”的志向不谋而合,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民建。

在民建,会内大小事务大家民主讨论,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生活重大问题也让他参与、交流意见。这样活跃的政治氛围令郭慎既惊讶又兴奋。后来他成为了江北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愈发意识到国家赋予他的权利与责任。为了不辜负人民群众对他的期望,郭慎更加积极地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大多数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

令他记忆犹新的是,自己所管理的区域有几家大型工厂,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些工厂联合修建了变电站、自来水厂,甚至还有自己的职工医院、职工学校。在那个基础建设薄弱的年代,企业不得不“自食其力”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这占用了大量本应用于扩大生产的资金,使生产效率降低,企业失去竞争力。同时不完备的基建提高了工商业入场门槛,使少数“建得起”的企业形成垄断,哄抬物价,不利于市场竞争。最后,工厂附属的变电站、自来水厂、医院等仅服务于少数群体,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有碍于这些设施达成规模效应,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社会商品。就这个问题,郭慎建议政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管理基建设施,使公共设施真正惠及公众。江北区政府对郭慎的意见高度重视。不久,政府用行动回应了他的建议。郭慎所在的地区建起了人民医院、国营自来水厂、变电站以及公立学校。郭慎感受到了政府对于民主党派人士意见的重视,也深刻体会到了参与城市建设的成就感。

如今,辞去了职务,褪去了头衔,耄耋之年的郭慎仍关心民建的发展,他寄语年轻会员,让他们明白民建“民主,建国”的理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是一致。要发挥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