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2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追梦人 叶红巫山 冬日的歌唱 山居 “端”起小面闯世界 我若为耕者

版面翻页
副刊
03
追梦人
□ 本报记者 陈钰铃

老李最近不太对劲。早上六点半的闹钟刚响,老伴起床给上小学的孙子准备早餐,往日里要么还在睡觉、要么在阳台上照顾花花草草的老李却不见了踪影。给他打电话没人接,急得一家人打算报警,老李却提溜着一个小布包回来了。只见他乐呵呵地把包丢在沙发上,转身和孙子说道:“走,爷爷送你上学。”问他去了哪里,干啥去了,他也不说,只摆摆手,“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一副天机不可泄漏的模样。

老李的早起活动持续了近两个星期,某一天忽然偃旗息鼓了。可他早上出门到底做了什么,一家老小,全都蒙在鼓里。直到一个多月后,这个谜题才揭晓。那天,老李拿着儿子淘汰的智能手机在家人群里发了条语音:“大家帮我投个票!”不一会儿,一条链接蹦了出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市图书馆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的投票页面。滑动屏幕细细翻看,老李的名字跃然于眼前:李明中,215号,参赛作品《一个人的村庄》选段。原来,老李竟去参加了阅读朗诵比赛,前段时间的早起也是为了练好普通话为比赛做准备。“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就没和你们说。”

老李的心血来潮引起了一家人的好奇,平日里他虽然也爱看书,还让儿子带着他去图书馆办了张借书卡,但参加这样时髦新颖的活动还是让家人感到些许惊讶。毕竟不久前,他连微信都不怎么会用。晚饭时,小孙子也来问:“爷爷,你怎么想参加这个比赛呀,是想拿一等奖吗?那到时候奖状就贴在我书桌那里吧。”老李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也不是为了拿奖,现在文化生活这么丰富,我也算是圆自己年轻时一个梦吧。”

老李出生在一个小乡村,家里除了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这样的家庭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十分常见。在农民传统的思想里,人丁兴旺便是劳动力和生产力的保证。可是孩子多了,教育却成了问题。若是旧社会,农民根本不会考虑教育。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水田里稻谷的长势、山坡上玉米的收成,以及如何凑足交给地主的地租后还能留下余粮满足家人的生活。但新中国已经吹散了这些让他们愁眉苦脸的阴云,搬开了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农民分得了田地,拥有了自由,眼前的田野山川是大有作为的新天地,教育也就提上了日程。

1950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史无前例地把工农教育问题提上了国家教育日程。于是,风风火火的扫盲运动席卷了农村一望无垠的大地。农忙之后,大家抱着书本、拿着纸笔走进了一间间简陋但同样充盈着求学热情的教室,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滋养。知识改变命运的认知也在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只相信劳动和汗水的农民心中扎下了根。

于是,在老李快八岁那年,他第一次踏进了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以前的土地庙改建的,全校就一个老师,负责教授一到六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附近村里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受教育的程度都一样——白纸一张。于是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们从十里八乡赶来,挤在面积不大的教室里,端端正正地坐在东家拼、西家凑来的桌凳前,像是一朵朵渴望知识浇灌的花朵,拼命地吸收着老师传递的一切信息。“虽然那时候条件简陋,但大家都拼命学、认真学,想把老师能教给我们的一切全都吸收,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是不允许一直学习下去的。”老李苦笑,像是在咀嚼一颗酸柠檬。

他念完小学之后就无奈辍学,跟着隔壁村的木匠师傅学习手艺,空闲时就捧着以前的书翻来覆去地看。他一直忘不了小学毕业那天,老师让他们毕业班的孩子站在一起,为他们念了一首李叔同的《送别》。往日里严肃古板的老师念到“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时,不禁眼含热泪,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开始小声啜泣,也许是因为离别的不舍,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明白此次毕业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走进学堂。正在大家情绪低落之时,老师忽然朗声说道:“就算以后难以再见,更有甚者,有的同学也许再也不能继续读书,但大家不要忘记读书求学的乐趣,更不要泯灭永远学习进取的热情。”当时老师说话的神情、高声朗读时的澎湃都让年轻的老李深受感动。从那以后,为他人充满感情的朗诵一次,用语言传递文字的力量,便成了老李的梦想之一。

虽然在当时有很多的学子和老李一样,因为家庭的原因无法继续学习,但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对全民教育越来越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完善,就算是没钱的家庭也至少能把孩子供到初中毕业。“到你念书那阵,上大学还能办理助学金贷款,这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老李看着坐在一旁的儿子欣慰地说道。

父亲的话让儿子有些难过,这些年来父亲对学习的渴求他也有所感受。活计不忙时,父亲会坐在门槛上迎着日光看书。他认识的字不多,遇到不会的就翻翻《新华字典》。还记得自己念高中时,有一次父亲来开家长会,那也许是父亲辍学后久违地走进学校。他像是一个懵懂的新生,在偌大的校园里显得有些兴奋和好奇,不时指着一栋栋建筑楼问东问西。可那时父亲说的话、问的问题,他眼中对教育和知识的渴望,自己却全然没有注意,只是敷衍和不耐烦,甚至觉得父亲这艳羡的模样像“土包子”似的,有些丢脸。想到这里,儿子有些愧疚:“爸,要不我给您报个老年大学,你好好地再上一回学。”老李连忙摆手:“不用了,现在基础文化设施这么丰富,哪里都能学习,时间还自由。前段时间我和你妈还报名了社区举办的老年摄影培训班。你看我给你妈拍的这些照片,好看不?”老伴接过话头:“对啊,我和你爸还报了图书馆的国学讲座、参加了社区的歌唱兴趣小组,这个周末就要排练节目了。”老两口越说越兴奋,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逐渐完善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也圆了老李继续学习、永远进步的梦想。

后来比赛结果出来了,老李虽然没能入围决赛,但他还是乐滋滋地作为观众现场观看了比赛。那天,老李在朋友圈发了第一条视频,画面是他和老伴的笑脸,背景是琅琅的读书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