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盘
□ 作者 邬时民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餐是免不了的“节目”。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吃法——五辛盘。
所谓五辛盘,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古老习俗。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原注引晋周处《风士记》:“元日制五辛盘。”原注:“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是也。”因“辛”与“新”谐音,在新年食用,有尝新之意,十分应景。此外,吃五辛还是一种健康饮食的方式。随着春天的来临,阴消阳长,通过食用辛味食物运行气血、发散邪气,有助于养阳、调动正气、保证机体健康。
此后,吃五辛的习俗一直流传。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嫰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之意”。由此可见,五辛食材并不固定,民间也多有用葱、蒜、椒、姜、芥丝之类寻常菜蔬的,但总体来说是辛味的食物。后来,吃五辛的习俗在时间上有了变化,改在立春吃五辛,这或许与立春天气转暖有关,立春时节的五辛食材比春节容易得到。
从唐代起,五辛食材更加丰富,增加了春饼,因此更多地被称为春盘。在唐代,吃春盘的风气甚浓,并成为宫廷的必备之事。每逢立春之日,皇帝都要赠春盘给重臣。在唐诗中,诗圣杜甫的《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诗句描写的正是吃春盘的场景。
吃春盘一直流传不衰,至今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立春吃春盘寓意着喜迎春季、祈盼丰收,而五辛盘的名称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