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回重庆过春节
□ 作者 丁英顺
郭沫若在重庆战斗、工作、生活了8年,在学术研究、话剧、诗歌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重庆岁月可以说是郭沫若文化生涯中最为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之一。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毅然回国,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38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随三厅内迁重庆,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宣传工作,一直到1946年5月离开山城,东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尽管国事活动和社会活动繁忙,但他依然心系重庆,心系红岩。1956年5月28日,郭沫若专门赋诗《赞红岩》,称“瑞安、延安、红岩,在革命斗争中是三位一体”“不朽的声名已传遍大地”。
1960年春节,时隔14年,郭沫若再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山城,先后游览参观红岩村、曾家岩、天官府、大礼堂、川剧院等重庆旧地和新景,“旧地重游,新光弥满,多所感发”,留下诗词十六首,现摘录如下:
咏重庆人民礼堂
泱泱大礼堂,净几又明窗。
天坛殊尾琐,人物何轩昂!
解放增徽识,劳工有耿光。
斩山成伟业,民意乐洋洋。
看朝天门码头
人来朝天岬,双江看合龙。
缆车牵上下,载舶织西东。
水落石初出,山环雾薄笼。
微闻春闹旱,仍见菜蔬丰。
题红岩村革命纪念馆
红岩名太好,今日满堂红。
伟业凭开创,解放建丰功。
乐园来地上,赤县扇东凤。
到此低回久,九州已大同。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