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
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用
——从三个故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
毛主席说:“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三个故事说起。
一首老歌谣看“最广泛”的民主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上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唱的是能让当地老百姓人人参与选举的“土办法”——豆选。
89年前,老百姓就是通过往碗里投豆子的方式,选举出21岁的“娃娃主席”——习仲勋。他主持发边币、建集市、办学校,桩桩件件的事情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毛主席更称赞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延安也被称为“中国民主的实验室”。
延安“豆选”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中国的民主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民主,是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民主,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最广泛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从延安时期的“数豆豆”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郑重投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如今5年一次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已是超10亿选民在家门口的民主实践,我国也已经构建起覆盖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人民和56个民族的民主体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
一张老照片看“最真实”的民主
有一张拍摄于1961年的老照片,中间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他左边,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推翻了清朝的熊秉坤;在他右边,则是当年将他炮轰出紫禁城的鹿钟麟。这是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三人在全国政协礼堂不期而遇时留下的合影。
溥仪打趣道:“今天真是冤家对头大聚会呀!是你打响了第一枪,让我成了一个普通人。”熊秉坤回答道:“我们过去是夙敌,你是皇帝,我是乱民,今天是共产党领导,冤家路宽,大家都做了社会主义的新人——政协委员。”
在中国历史上“水火不容”的三人,50年后又因人民政协高高兴兴攀肩合影。这正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果,也展现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是不论种族、阶层、地域、党派的真实民主。溥仪的一生,正是旧中国皇帝“一人”作主到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见证。
一件老提案看“最管用”的民主
有一件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关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当时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将利用大运河作为输水路线,多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06年,国务院就将大运河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第二年,四十几名政协委员又联名提交了《关于推进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提案》。尽管有着每年每个国家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的严苛限制,但经过委员们的调查和各方呼吁,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变成了全国政协和沿线城市的一场集体行动,使其得以从中华五千多年数量众多的文明瑰宝中脱颖而出,于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也因此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全世界的瞩目。
这两件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就是总爱自称是“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他也是一位连任了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他所著的《用提案呵护文化遗产》一书中,记录了他与243位、5998人次的全国政协委员,一起用152件提案为上百件文化遗产保护呼吁和坚守的故事。他写道,10年来,正是因为政府承办部门对这些提案件件有答复,大部分建议都予以采纳,政协提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次次吹响了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冲锋号。2019年,文化遗产资源最多的中国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新时代10年来,从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到政协委员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从北京的“小院儿议事厅”,到重庆的“渝事好商量”;从“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专栏,到渝中区的“党建+居民共治”……各种丰富多样的民主渠道竞相绽放,它们把党和政府“干”的与老百姓“盼”的紧紧连在了一起。这样的中国式民主,能让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这是高质量的民主,更是最管用的民主。
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正因为它是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扎根中华大地、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明、厚植时代沃土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最能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作者系渝中区政协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