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10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千里乌江涪陵城 人闲桂花落 桂花的雅称有多美 村庄的信仰(外一首) 图片 古路,古路

版面翻页
视野
03
千里乌江涪陵城
□ 作者 杨康

过滨江大道,妻指着对岸欢呼:“看,那就是乌江!”

滔滔乌江,踏歌而来,与浩瀚长江拥抱、汇合,随后又一起奔赴远方的辽阔。荡漾的江水,洗涤着涪陵“千里乌江第一城”的美誉。我慕名而来,接受它赐予我的种种幸运。中美和平交流志愿者何伟(原名彼得·海斯勒),曾在所著《江城》中这样描述:“乌江消融在长江浑黄的激流中,不时可以听到从长江上传来的孤零零的汽笛声……”

放眼望去,如今的长江水面碧绿如新,早已不见浑黄。江面上亦无嘈杂的汽笛声,只有偶尔歇脚的水鸟鸣叫。雨台山的苍翠与北山坪的葱郁隔江相望,沿江步道盛开的三角梅给这座城市增添不少生机。

路过桑树地,一片片桑叶像是擎起一块块嫩绿的阳光。妻摘下一片桑叶,清晰的叶脉记录着她的少女时光。“对桑叶,我充满感激!它们是我的学费、生活费,是贫困岁月里的希望!”养蚕,在涪陵曾是一项重要农事。采摘桑叶喂蚕,用背篓背着蚕茧去售卖,这是妻和大部分同龄人经历过的生活。

“我们也可以在夜晚,听蚕吃桑叶发出的声响,到初夏还有吃不完的乌黑桑葚……”对经历过的艰苦生活,妻显得非常豁达。她脸上洋溢着浅浅的笑,平静而舒展。我望着大面积的桑叶,眼前的妻和曾经的那个青涩少女,不断交替闪现。妻的讲述,让我也对桑树地里的桑叶充满敬意。妻现在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生活过得幸福安逸。

继续前行,妻惊呼“青菜头!青菜头!”见我愕然,妻解释,就是制作涪陵榨菜的原材料。像是见到多年不见的邻家玩伴,妻兴奋地奔向那一片菜地。一瞬间,她就跳进一滩鲜嫩的翠绿水墨。

我也跟上去,顺手掰下菜头,咬一口,微苦。“这怎么和我小时候吃过的涪陵榨菜味道不一样呢?”涪陵榨菜,早已名扬天下。在来涪陵以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全部认识,主要集中在涪陵榨菜。

妻咯咯地笑起来,涪陵榨菜,岂能浪得虚名。后来才得知,从青菜头到最终的涪陵榨菜差不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涪陵榨菜,吃法众多,俨然是涪陵人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我也因此爱上涪陵榨菜,研究涪陵榨菜的起源和文化,探求那些散落民间的美味榨菜,并把搜罗到的美食分享给外地朋友。涪陵榨菜,越吃越有味,越嚼越爽口,也让我更加关注这座城市。

去年,我成为涪陵电大一名教师。报到第一天,我在门口被一棵黄葛树所震惊。树根从石缝中裂变出来,伸向天空的树枝,轻盈洒脱。当我推开办公室的窗户,目光恰好又与树冠齐平。飞来的麻雀摇晃着树叶,阳光和风被反射进来,极为温馨。工作之余,我常常想起那些顽强的根须。没有意外的话,我的一生很可能也扎根于此,像窗外的黄葛树。

我逐渐适应并且喜欢上涪陵生活。光是从多达十多种佐料的一碗豆花里,你就能体会到涪陵人对生活的热爱了。光是从水下碑林——白鹤梁石刻的字迹里,你就知道这座城市有多么古老了。那些错落的梯坎、盛开的三角梅,那些路边的小贩,下象棋的吆喝声……每到一处,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

周末,妻偶尔带儿子来涪陵城小住。两岁多的小家伙,透过十一楼的窗户,指着江面,“船船,带我看船船!”晚饭后,我们仨去两江广场散步。夕阳向江面投下金灿灿的波光,儿子激动地向浮动的船只挥手、呼喊。

“涪陵这几年变化太大!”妻依偎在步道的栏杆上,自言自语,“和我小时候认识的涪陵太不一样了。”乌江大桥屏幕上闪耀的灯光照着她脸上的自豪。从求学、工作、成家,妻的蜕变,就是一座城市的蜕变。

天气不错的时候,妻也会嚷嚷着去位于涪陵蔺市的“洋人街”。“洋人街”承载着妻的美好记忆,它的每一座建筑都充满想象力,倒立的汽车、倾斜的小屋、鲜艳的涂鸦。在这儿,妻不仅满足心灵,各色小吃也满足她的胃。

稍长一点的假期,我们则选择回妻位于涪陵珍溪镇仁义乡的老屋小住。在碧溪河里捉螃蟹、钓鱼。芭蕉与水葫芦打着暗语,一个比一个翠绿。野鸭和鱼群搅动水面,提示时间的存在。“回家吃饭喽!”年近七旬的外婆,嗓音依然嘹亮。她这么一喊,鱼漂上的蜻蜓,也不得不在外婆的呼喊声中,振翅起飞。

千里乌江第一城,一座给予我太多的城,我的一生之城。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