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 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生态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三方育人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重构教育生态成为教育改革关键词。教育生态是一种由教育责任相关主体协作构建的教育治理模式,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纳入其中,以学生为核心,彼此联结形成绵密的关系网络。
在沙坪坝小学,有很好的校家社协同传统。上世纪30年代,沙坪坝小学的“小先生”们在学校掌握知识和技能后,回到家庭和社区去教亲人和邻居,这是该校最早的“校-家-社”合作模式,是校家社学习共同体的雏形。80多年后,沙坪坝小学是“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其中校家社联动完成的“你好,寒暑假”项目获评教育部2018年德育典型案例。在80多年协同育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最新法规为指南,融合办学理念,沙坪坝小学确定了协同育人的六项标准:欢迎所有家庭参与;家庭和学校要有效沟通,认同度是核心;关注学生差别,为所有学生提供支持;整合广阔的资源为学生所用;关注多元主体的共同成长;注重实践体验。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新生家长会:每年7月,沙坪坝小学都会以“互动共生,彼此成全”为主题召开新生家长会,希望尽早与家庭在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上达成共识。并以此为契机让家长了解学校历史,以沙坪坝小学创始人高显鉴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战时文化中心的沙磁学灯精神为精神旗帜,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学校接收教育的意义和归属感。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成全家庭,家庭成全学校;教师成全学生,学生成全教师;父母成全孩子,孩子成全父母;教育成全社会,社会成全教育。这是最理想的教育生态。同时,家长会还会引导新生家长关注幼小衔接,重视孩子成长的每个教育时机,为成为一年级学生做好准备。
学年全体家长会:每年秋季,沙坪坝小学的全体家长会上,都会有一节学校党委书记主讲的公开课。值学年伊始之际,导学校理念之髓。在这节课上,学校党委书记朱其英会以一个教育故事为切入口,植入教育理念。再立足于学生、学校的发展,向家长整体介绍学年度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实践活动,让家长充分关注课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家校高效合作。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认可,才有协同,才有生生不息的交互,才能实现学生生命的可持续成长。
微型家长会:每年春季,沙坪坝小学分班、分阶段、分层面举行微型家长会。微型家长会通常只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旨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让教师和家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针对单个孩子或少数孩子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沟通,分学科、分时间、有计划地邀请部分家长到校参加。为更加精准、有效地指导家长,教师和家长通常聚焦孩子的个性化问题和发展,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努力构建社会共育机制
配合参与机制。主要特征是学校向家庭提出一些在作业完成、参加会议、活动辅助、庆典观摩等方面的要求和邀请,请家长配合并支持。例如,家长记录孩子体育作业完成情况,做班级足球队的教练,协助班主任带学生外出研学,应邀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等。学校还有请家长来做职业分享的活动,在小学高段,每学期至少邀请8位家长介绍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通过基础层面的家长参与,把作为儿童成长与发展关键人的家长吸纳到教育系统中来,从而联结有关儿童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为儿童形成校、家、社三种学习之间的协同效应提供诸多可能。
共创参与机制。主要特征是家长与教师联合参与到学校课程教学以及重大活动中,家庭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这是近年来学校重点探索的领域。例如为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根据学校理念、学生实际、家长期望三个维度,以家校协同为实施手段,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争取让学生积极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只有家庭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才能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再比如体育新课标颁布以来,学校把游泳作为学生必会的专项运动技能。但是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场地都无法完成,因此这项技能的学习交给了家长和社会来完成,学校于每年9月在骐鸣游泳馆举办游泳比赛,检验学习成果,比赛成绩根据国家标准发放等级水平证书。
决策参与机制。在沙坪坝小学,参与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做满意度问卷,学校党委从中提炼出“服务人民办十事”,家长意见反馈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通常而言,这个层次的决策参与面大,但是事情比较小。第二层次是家委会参与。学校党委每年一次听取家委会关于学校环境建设、课程拓展、特色活动、家校协同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立即回应处理。这个层次的决策参与面较小,但是参与度更深。第三层次是家长代表和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目前有15位家长是市、区两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前,学校邀请这些代表和委员到校座谈,既聆听他们从社会的角度对于学校教育以及区域教育发展的真知灼见,同时学校也把发展的痛点难点向代表委员做汇报,请他们积极出谋划策,整合资源,贡献力量,推动发展。这个层次的决策参与面更小,但是参与度又进了一步,有更丰富的责任感和意义感。
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终结断层的教育合作——寒暑假活动
寒暑假,成为学校教育时空的断层,假期成为了家校协同的一段空白。因此,学校从2018年开始探索,逐步开展学生寒暑假活动,以争取在这教育空白时空得到家庭、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高度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寒暑假课程实践动态,把握活动过程的教育契机,家长积极承担多元角色,以自己积淀的人脉、资源及生存、生活技能和经验,主动融入学生寒暑假生活,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资源。该活动实施以来,通过家校社的有效协作,破除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时空壁垒,成为沙坪坝小学家校协作的闪亮品牌。
横向交流的家长学校——“家庭拾光”亲子电影俱乐部
学校近期成立了“家庭拾光”亲子电影俱乐部,实质上是以电影为媒介的家长学校,每个月一期,每期100个家庭参与。以电影,做教育。在别人的故事里,想自己的人生。家长们在现场有很多发言机会,家庭之间、家校之间横向交流,表达自己在戏里戏外受到的人生启迪。通过联合层面的家长参与,家长获得了学校教育的具体经验并强化了自身教育者的角色,从而更加明确学校的期待,大大缩短家校距离感,之后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
家、社助力的校庆活动——无终点追光跑
2023年4月,沙坪坝小学教育集团与融创文旅集团建立校企融合长年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首届“无终点追光跑”亲子马拉松活动,5000多名师生及家长参加。在学校主办的体育赛事中,这样的规模和品质属重庆首例,全国罕见。赛前最后一个月里,各级家委会先后完成了5000余人的报名工作,完成了2000多个家庭的渝乐小镇APP注册的督促工作,最终实现为所有家庭提供全程百问百答的优质服务。这项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的深度介入,没有社会资源的助力,单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
家校合作能够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同时以另一种方式促成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力量。沙坪坝小学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协同育人共识,努力织就校家社合作大网,构建大教育生态格局,追求“1+1+1>3”的教育生态效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沙坪坝小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