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探索新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会侧记
1月22日上午,聚焦“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围绕如何大力推动我市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参加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一联组协商讨论的委员们相聚市政协议政厅,共同为加快探索新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现场碰撞着来自各界别、各行业的“金点子”。
“新重庆走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要抓住体系重构、资源均衡、数字变革三个关键。”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苏静提出走好三个“一公里”的建议:坚持“系统布局”,加快“市—区(县)—街(镇)—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多元参与格局,走好一体发展“最先一公里”;坚持“提质补短”,深入推进强村富民改革,深化“强镇带村”试点,走好优质均衡“关键一公里”;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动乡村智治,提升服务效能,走好惠民便民“最后一公里”。
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振兴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民进界别委员对此高度关注。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江北区政协副主席桂飞建议,突出特色优势,差异化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改革突破,一体化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突出人才培育,多元化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支撑。市政协委员、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明兰建议,有序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强化资本下乡用地保障,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通,放大配套政策组合效应,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紧接乡村振兴话题,农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文明维呼吁,要强化涉农人才培养,加速建成重庆农业职业学院,加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加快健全引才留才政策举措,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怎样做好产城融合大文章,打造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特邀界别的委员们交出了各自的“答卷”:市政协委员、黔江区政协主席姚登惠建议,综合施策,强化产业支撑力,提升城镇承载力,拓展城乡融合度,打造近悦远来的“高地”,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市政协委员、巫溪县政协主席王芳建议,推动奉节、巫山、巫溪三县明晰发展规划定位,突出重点联动发展,完善交通网络、共筑生态屏障、共建特色文旅线路,走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市政协委员、荣昌区政协主席赵天智建议,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做强做大涉农市场主体,优化配置产业投资基金,以产兴城,强城带乡,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农工党界别的市政协常委、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城乡融合发展格外关注。他认为,要以区县域为重点,加快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科学分析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医疗服务的影响,根据人口流动、交通改善等变化,合理规划布局医疗机构。同时要拓展“县聘乡用”改革,建强县乡村医卫人才队伍,强化数字赋能,拓展远程诊疗服务,提升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小城镇、促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互联互融、以数字经济赋能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12位政协委员从不同视角切入思索与探讨,铿锵起伏的建言呼声在议政厅内久久回荡,凝聚起探索新重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