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1月3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探索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子——政协委员在行动 坚持以城带乡  促进城乡融合 荣昌:委员筑梦乡村  做新时代“兴农人” 吴俊伟:挑战科研难题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版面翻页
探索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子——政协委员在行动
03

荣昌:委员筑梦乡村 做新时代“兴农人”

□ 本报记者 秦杰

硕果累累的荣昌区清流镇秦橙智慧农庄 荣昌区政协供图

在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人是关键变量。

近年来,在荣昌区政协的号召下,区政协委员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做新时代“兴农人”,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全域美丽、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记者前往荣昌区,探访政协委员探索以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数智赋能 让“新农人”用好“新农具”

采访当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荣昌区昌元街道的重庆潮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间,一名穿着黑西装、白衬衣的年轻男子正站在摄像师身后,指导着工作人员为直播做准备。

这名男子就是荣昌区政协委员李朝阳,一名“95后”,2016年自主创业成立重庆潮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现在,这家数智产业服务公司正为一些重庆本土农产品提供策划、营销、电商、供应链等一站式孵化服务。

“这里既是我们的办公地点,又承担着培训功能。”李朝阳说,公司正致力于乡村网红孵化,培育“新农人”。此刻,在距公司20多公里的荣昌区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他的团队成员也正为此忙碌。他们带着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方面的资讯、理念,与乡村青年人才交流正酣。

一次次实地培训,一通通指导电话……在李朝阳团队的悉心助力下,自2023年建立以来,荣昌区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通过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渠道累计实现销售额超2000万元。

“据我了解,四川已经诞生了很多‘三农达人’,一个IP能带动一个亿的产值,但重庆还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结合外出考察见闻,李朝阳说,重庆不缺优质农产品,缺的是“新农人”以及培育“新农人”的“兴农人”。

这启发李朝阳运用公司优势资源培育“三农达人”。在他的推动下,公司不仅以数字化手段筛选出一批本地抖音粉丝数大于80万、流量指数较高的三农主播,同时结合人设对他们的账号进行重新定位,帮助主播粉丝实现跨越式增长,还组建了首个渝西川南乡村网红协作体,吸纳川渝两地30余名网红,共同开展品牌打造等业务,带动重庆本土特色农产品销售。

“最近我正积极推动成立网商协会。”李朝阳说,接下来他打算把网络达人、电商资源集聚起来,一起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科技下乡 让肉兔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上午11点,在荣昌区观胜镇荣昌肉兔小院,荣昌区政协委员、西南大学临床兽医系副教授王庆华正带着西南大学2名2022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检查肉兔生长情况。

“弱光环境可以降低肉兔应激程度,增强育肥效果。”王庆华介绍,这是一个全封闭式的肉兔养殖场,采用了先进的环控管理体系。不仅如此,养殖场的兔子都是引进的优良品种,采用科学饲养方式喂养,并严格做好疾病防控。

2006年首次到观胜镇送科技下乡至今,王庆华见证了当地肉兔养殖从不成规模分散养殖到如今成为支柱产业。肉兔产业也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香饽饽”。

王庆华不仅是见证者,也是肉兔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一方面,他带领团队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养殖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在预测动物生长趋势、疾病风险、优化饲料配方、改善养殖环境等方面,为养殖业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他带领团队使用病理学、影像学等实验室诊疗技术,对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致力于开发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预防和控制动物源和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传播,以提高养殖行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城乡居民提供健康的动物性食品。

同时,在王庆华等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协助下,观胜镇2018年引进达生兔业、绿普森兔业等企业入驻示范园,2022年引进上市公司青岛康大集团建设西南种兔繁育中心,为肉兔养殖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目前,观胜镇已培育投产肉兔规模养殖场15个,年出栏肉兔突破125万只,祖代种兔保有量增加到8000余只,全镇肉兔年出栏量居西南地区乡镇第一。

整合资源 让乡村院落“焕”新颜

“钟委员,午饭吃了没有?没吃的话到我家吃。”“吃了,谢谢哟!”下午1点半,在清流镇龙井庙村邵家坝院落,抽空回乡的荣昌区政协委员、北京中硅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永福遇到正在散步的当地村民温绵容,两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钟永福在北京、重庆两地都有公司,为事业奔忙之余,一有空就回到邵家坝院落。为啥常常往邵家坝院落跑?“作为区政协委员,我要回来履职。”钟永福笑着说,院落环境美、乡亲人情浓,回来心情愉悦。

院落环境变美的背后,钟永福贡献了不少力量。

“以前,入村道路坑洼,部分村民家的鸡鸭散养、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尽人意,我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钟永福说。

如何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习惯,一起建设美丽家乡?钟永福积极参与荣昌区政协“渝事好商量·委员进小院”协商平台履职活动,他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意见建议,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村民诉求鼓与呼。他还牵头组织委员开展协商,同清流镇有关负责人一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邵家坝院落争取美丽宜居村项目资金和“四好农村路”补助项目资金。经各方努力,协调争取资金共计220余万元,并用于龙井庙村扮靓村容村貌、生活污水治理、庭院整治及房屋主体治理、黄蓝路入户公路建设等。有了资金,钟永福又挨家串户给村民做工作,引导院落村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前期修整花坛、平整院坝、收拾院坝房前屋后、清理水沟等。

不仅如此,钟永福还积极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协助招商引资,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整合各方资源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如今的邵家坝院落,入户公路连通家家户户,院坝整洁美丽,农产品销售有渠道,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住着更舒服了,遇到事有人商量有人帮忙,很安心。”温绵容感慨。

这次回乡,钟永福又拿着本子和笔。“我要去收集村民对‘委员进小院’履职活动的意见建议。”钟永福说,要依托“渝事好商量·委员进小院”协商平台,集聚更多资源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大户带农户 让柑橘树托起致富梦

下午3点半,在清流镇马草村的柑橘种植园里,柑橘挂满枝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果香。果树下,荣昌区政协委员、重庆秦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兆华正在给其公司技术员林广建做修剪示范。

秦兆华从1993年开始种柑橘,技术经验丰富。2002年,他受邀返乡创业,2003年引入塔罗科血橙新系在当地开始种植。目前,企业种植柑橘2000余亩,引进柑橘品种多达23种,年收益超800万元,并带动周边种植户种植柑橘超5万亩。

林广建不仅是秦兆华经营公司的技术员,也是当地柑橘种植户。他从2007年起在秦兆华的柑橘种植园务工,又在其带动下种了300棵柑橘树。“柑橘销售和务工收入加起来超百万元,养老钱不愁了。”提起这些年的收益,林广建满脸喜悦,他不仅靠这小小果子脱了贫,还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做好自己的事之后就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秦兆华说,二十年磨一剑,见证柑橘种植从在马草村小规模试点示范到如今成长为荣昌的优势产业,很欣慰。

这其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现在搞农业,农资须进来,产品须出去,需要一个能真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组织。”秦兆华说,2016年,他发挥柑橘种植大户作用,与政府共同成立了重庆市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供销社有限公司。同年,该供销社引领清流、吴家的康元水果、鑫湖水果等5家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橙缘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新开发撂荒土地,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横向拓展,实现了柑橘产量提升、质量提升、成本下降的“两提一降”共赢目标,并利用生产管理、市场渠道、金融支撑等优势,合力推动柑橘产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如何进一步推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秦兆华表示,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及实际收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当地老百姓“留得住”、人才“引得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