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伟:挑战科研难题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吴俊伟指导学生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清亮的“哞哞”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牛棚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再不是之前那病恹恹的模样。这个牛棚里住着300多头牛,之前都感染上了严重的肺部疾病。“着急惨咯,屋头就指着它们过个好年呢!”养牛专业户李应忠看着活力满满的牛儿,终于舒展开了眉头。这个牛棚是他一生的心血,“多亏了吴教授的帮忙!”
李应忠口中的吴教授,即是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重庆布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伟。多年来,吴俊伟钻研动物细菌耐药性问题,通过提供技术指导、药物筛选与组合,为乡村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什么?吴俊伟介绍,由于临床上长期不合理用药,使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可以垂直传播和横向传播,导致细菌耐药广泛流行,后期使用这类药物以及相似药物都可能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耐药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现有药物的使用效果,导致现有药物弱化甚至无效。因此,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对保证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细菌耐药性问题为什么难解决?“严重时临床已经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研究。”吴俊伟说,“遇到方法不对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文献,反复思考、试验。” 然而,这些在外人看来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吴俊伟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当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对畜牧业发展发挥价值时,精神上所获得的幸福是难以言表的。”
经过十六载春秋,五千多天努力,吴俊伟和团队终于从几百味天然药物中筛选出了多种活性成分进行生物合成,成功解释了多种逆转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在治疗仔猪黄白痢、鸡白痢、鸭浆膜炎等细菌性疾病中,我们将传统中药中含有逆转作用的产品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上述疾病中显示出了优秀的效果,养殖成活率明显提高,重大疾病发生率大幅下降。”吴俊伟展示着已有的科研成果。就在去年,他与四川乐山养鸭专业合作社展开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配套产品,为当地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局面。
除了提供药物以外,吴俊伟和团队还为养殖户提供包括一整套防控养殖场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技术方案。去年上半年,吴俊伟到沈阳开展了主题为“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防范细菌耐药泛滥”的技术讲座。参会养殖户、兽医等专业人士多达200多人,现场反应热烈,这种用兽医技术赋能乡村养殖业健康业发展的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为市政协委员,吴俊伟积极履职,成功获批筹建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联合地方政协委员,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他围绕“建议将中国畜牧科技城纳入西部科学城规划建设”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吴俊伟还打算继续利用委员工作室平台,团结广大政协委员就畜牧科技城的畜牧养殖、饲料兽药、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发展贡献委员的力量。
作为一名创业者,2010年,吴俊伟创办重庆布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2014年他入选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计划,2016年他又入选中央人才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支计划”(万人计划),2022年该公司被评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在这期间,吴俊伟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新兽药,并获得了多项相关专利,成功获得两个国家新兽药证书,使用布尔产品的养殖户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收益。
作为西南大学的教授,吴俊伟向学校申请建立了一个全封闭高度洁净的兽药GMP生产模拟车间,对学生进行模拟培训。30多年的教师生涯里,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共计40多人,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授权专利60余项。他这样说道:“作为老师,我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一种想把学生引进医药领域,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用药问题而培养人才的责任。”
细菌耐药性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动物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不能有任何懈怠。吴俊伟表示,未来他还将带领学生和团队继续在细菌耐药性机制及逆转制剂领域做有深度理论支持和可用的技术性产品研究,不断攻克难关,挑战科研难题,为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