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4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地方政协理论与实践”研讨发言摘登 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数字政协建设的内容及路径思考 创新发展区县政协委员工作平台 解决区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的思考 关于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思考

版面翻页
“地方政协理论与实践”研讨发言摘登
04

关于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思考

□ 作者 穆家佳(市政协联络委办公室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是政协组织自身政治性、统战性、人民性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位置超脱的优势,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为党治国理政厚植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近年来,各地政协守正创新,取得诸多鲜活经验和成果,如重庆市政协创新打造“渝事好商量”和“委员工作室”两大特色平台,为委员走向基层服务群众拓展渠道,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融共促,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鲜明辨识度的重庆政协履职品牌。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也客观存在工作机制不顺畅、界别意识不够强、界别活动不规范、工作平台不完善、工作保障不给力等不足。

市政协联络委作为牵头推进委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部门,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思考和认识。

前提:明白“联系谁”——正确认识“界别群众”概念

“界别群众”主要指政协委员所联系、所代表、可以带动和影响的那部分群众。关键在于理解政协委员多重身份的带动性和影响力,“界别群众”不仅包括委员“所在界别的群众”,也包括委员作为其他身份可以带动影响的群众。强调在内部团结联谊基础上,通过委员影响力面向统战群体、面向基层群众,将朋友圈延伸到“体制外”、推展到“圈层中”。

基础:明确“做什么”——科学设置“联系工作”内容

具体以思想引领、听取意见、反映要求、凝聚共识、增进团结、汇集力量为主,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主要有:组织宣讲宣传、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协商建言、服务群众需求、凝聚社会共识等。

关键:规范“怎么做”——不断完善“联系工作”机制

强化“委员是主体,政协是平台”工作理念。一是理顺政协组织领导机制。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发挥领导作用,专委会发挥基础作用,委员工作机构发挥纽带作用,界别召集人发挥带动作用,中共党员委员发挥表率作用。二是夯实委员作用发挥机制。在委员推荐产生上完善界别群众推荐政协委员选拔机制。在委员人事安排上强化界别对应原则。在委员教育培训上强化委员界别身份意识,定期开展界别召集人培训。三是优化政协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界别协商会议、界别发言制度,完善党政工作部门与相关界别常态联络与情况交流工作制度。四是优化委员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委员履职量化考核评价,强化结果运用。五是强化委员履职保障机制。明确专委会为所联系界别配强联络员,保障界别活动经费。争取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量纳入所在单位对委员考核的工作量之中。

重点:落实“做出彩”——赋能提升“联系工作”质效

一是注重改革赋能。“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已纳入全市“加快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以“一件事”“场景化”的理念创新重塑工作机制,以典型案例推动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复制推广,强化“联系工作”与政协经常性工作的融合,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注重数字赋能。激发“数字政协”便捷、互动、开放的特性,推动多级政协联动履职,鼓励委员通过“线上渠道”联系服务群众。三是注重平台赋能。创新打造更多一线性、下沉性、开放性,组织化、常态化、特色化的委员履职平台,串联起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责任链、履职链。四是注重联动赋能。坚持多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委员分散发挥个人作用与集中发挥界别团体优势相结合,“沉下去”将更多活动办在基层与“请上来”邀请更多群众走进政协相结合。五是注重理宣赋能。以理论研究提升履职质效,切实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发动政协自有媒体、传统主流媒体、社会新兴媒体联动宣传,以委员访谈、活动专栏、视频展播等方式提升工作显示度和影响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