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6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江水长流绕白沙 梦马灵泉凉水井 图片 观音桥:藏着一条河的繁华 乡村写意(组诗) 三江源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梦马灵泉凉水井
□ 作者 董存友

白马山有一眼井泉,繁衍和养育了一个寨子,人们把它叫做老凉水寨。走进凉水井,就见井沿边立着一块“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的牌子。井上一个小亭,是老寨人建的。台上放着把松木瓢,供路人取水使用。

对于一个村寨,泉是灵魂。过去山里人家,建园开院有“无水不开田,无竹不安家”的古训,一口好泉井就是家的根茎、邻的枝叶,就是乡村的基因血脉。这眼凉水井,人们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有的。总之,凉水井听来悦耳、喊着亲切,印象深处仿佛就有一眼山泉在冒,心里的老家就荡起泉的波光,响起井的故事。

老凉水寨因凉水井而得名。泉不大,就处于凉水铺板桥边。蜿蜒的盐路在山顶坪堡间穿插,连接着跑马坪和马龙坪,像一条细细的人文血脉,把文化的基因传承到现代。走进白马山老凉水寨,就有些走进江南水乡的感觉。在武隆这样的大山区,处于峡谷顶端的村落,要么是山坪土槽,要么是岩窝缓坡,要不是两面浅浅的山丘围着,山村就一马平川了。老凉水寨人杰地灵,山坪土槽构成了这处堡与坝的相携相护。村子里山不高,对于山里人家,水比较稀缺。盐路的客商从峡谷两端爬二十余里山路到山顶槽坝板桥,如果没有茶水和铺子,这条盐路也不会那么兴盛。正因为板桥有槽坝,凉水有古泉,因此人们在这里聚居,在这里开园、建寨。这里发迹的肖家中人赞美凉水,曾吟诵了一首回文诗:香连碧水洞风凉,水洞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洞水,凉风洞水碧莲香。

凉水井在当地又称梦泉,寻访凉水铺的叶老先生,他给我讲了“梦马灵泉”的故事。古盐路的历史很悠久,北起乌江白马码头,南至道真三会场,中间板桥村的两坪高地算是黔蜀门屏,马山屏障,座落在白龙河和石梁河中间,像一只飞翔的翼马。挑油匠和背二哥们需要大半天时间的努力攀爬才能翻上坪顶山堡,到了将军碑,走过一段坪顶缓坡,那时差不多筋疲力尽,灵泉所在的板桥就成了盐商的歇足之地。

传说一队背二哥路过板桥,一个个累得嘴唇发灰、脚肚抽筋,就在一棵泡桐树下躲阴,咀嚼着几张新鲜的茶叶解渴。嚼了山茶叶,疲惫得到缓解,凉风一吹,地气一浸,一队人马就在泡桐树边的青石板上睡去。没想到他们竟梦见一匹白马从天上飞来,在泡桐树下不见了。不一会,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巍巍出来,拿一只银碗在一处青草下取泉水,赐予这些力夫们喝。老人告诉力夫,脚下有灵泉,三锄就能挖出来。力夫们醒来才发现是一场梦。他们急忙去泡桐树下,果然挖出了灵泉。

1949年11月,白马山战役打响,十万国民党军拒解放军于乌江北岸。刘邓大军审时度势,兵分四路,最后在凉水寨对面的豹岩围歼战中,把打残的几万国民党兵围在了肖家沟。敌人欲往凉水井方向逃跑,解放军在袁家槽歼敌,白马山盐路民兵在共产党的组织下共同阻击敌人,一股作气打散了国民党残军,取得了白马山战役的最终胜利。从此老凉水寨就多了滚烫的红色基因。

在板桥,倘若没有凉水井泉,就没有寨子的兴盛繁衍;假如没有白马山战役的凉水阻击,就没有这么厚重的红色故事。老凉水上中下三寨的村落串连,形成了天马脊柱。两坪是展开的翅膀,水寨形成的背沟中,凉水寨丰腴着土地,演绎着四季风景。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