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9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惟愿此生长报国 七曜山上李子红 《烈焰青春》为新时代塑像 石碑祭忠魂 雄关雁门行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惟愿此生长报国

——读《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有感

□ 作者 刘小兵

讴歌家国情深、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的《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勇攀科技高峰”的纪实读本。全书以生动的笔触,深情讲述了众多科技精英,心怀祖国和人民,于平凡的工作中率先垂范,用一生的勤勉和实践,谱写出一曲曲科技报国的动人旋律。

作者刘峰松用特稿的叙事方式,集中塑造了21位科学大咖将祖国和人民利益放置于最高位置,在各自领域,攻坚克难、勇挑科技大梁的爱国者形象。这些功勋卓著的科技工作者主要包括: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李振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李薰、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引领者王文采,以及马大猷、杨乐、邹承鲁、施雅风、夏培肃、刘嘉麒、任继周等众多两院院士。翻开他们的人生履历,于朴实无华的书页间,赫然可见他们精彩的人生故事,在他们身上所彰显出的科学风范和优秀品格,不仅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大特质,也从一个个侧面,真实记录下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艰辛历程。

赤诚报国、忧国忧民,是这些科学大家勠力同心、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精神之源。在这方面,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李振声,从小就立下了“让中国人家中装满粮”的宏大理想。大学毕业后,他自觉将所学的小麦育种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大胆将牧草与小麦杂交,从而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农业研究,用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铸牢了坚实的根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黄葆同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身在美国的黄葆同正准备回国参加建设,却被美移民局非法拘捕和关押114天。后来,在各方关怀下,黄葆同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回国后,黄葆同忘我地投身到科技攻关工作中,本着国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的宗旨,毅然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通过反复试验,一举研发出具有我国特点的五九酸钒新催化剂体系,获中国科学院发明奖一等奖,为我国合成橡胶生产开辟了新路。并在高分子化学学科领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催化剂体系。

开拓创新、真诚奉献,是这些科学家奋楫笃行、书写出中国科技璀璨华章的动力之源。生物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交出了一份让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在常年的科研攻关中,陈润生始终以宏阔的视野,将生物信息学与生物物理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与众多科学家积极投身于推进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当中,并用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带动了中国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起飞。尽管多年以来,陈润生获得过无数荣誉奖项,也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但他淡泊名利,连给自己取的微信名也叫“微不足道”,彰显了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和赤子之心。

此外,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着“中国计算机之母”称誉的夏培肃,也是创新奉献的楷模。1952年,在华罗庚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夏培肃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1960年,经她主持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一举填补了中国人在设计制造计算机方面的空白。工作中,她一直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当研制计算机的任务完成后,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计算机知识的相关培训教育当中,以甘为人梯的园丁精神,为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倾尽了一生心血,践行了“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之誓言。

《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用朴实无华的文笔,热切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秉持科技报国宏伟理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科技的力量使中国发生巨变的过程,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