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9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惟愿此生长报国 七曜山上李子红 《烈焰青春》为新时代塑像 石碑祭忠魂 雄关雁门行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石碑祭忠魂
□ 作者 何莉

北碚梅花山上,安葬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张自忠将军。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张将军牺牲后最初的安葬地在哪。

位于北京宛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块高69厘米、宽33厘米、厚9厘米,重46.5公斤,形状不规则的普通石灰岩石碑。碑上没有丝毫雕琢的纹饰,只在斑驳的碑面上潦草地刻着“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的字样。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块普通的石碑却是国家一级文物。

为什么这么一块看似毫不起眼的石碑能被纪念馆收藏?碑文上的“张上将军”指的又是何人呢?其实,“张上将军”就是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抗日名将张自忠。

1940年5月16日,中国军队在襄阳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交锋,而中国军队的统帅正是张上将军。在被日军层层包围的不利状态下,他身先士卒,带领官兵与日军顽强搏杀。在左臂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身中七弹,壮烈殉国,实现了“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誓言。

将军力战而死,所表现出的军人武德,也得到了敌人的敬重。他们将将军郑重装殓入棺,就地安葬于一处山坡上。那既然这样,石碑上为什么要刻下“初葬处”呢?

原来,将军为国捐躯后,举国哀悼。国民政府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将军遗体。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38师将士悄悄潜回仍然处于战场的原葬地,把将军遗体抢运出来,转葬战时首都重庆,并在原葬地立碑纪念——就是这块“初葬处”石碑。石碑上的文字也是那时刻上去的。

张将军遗体运回重庆时,国民政府在长江边的储奇门码头举行了盛大的迎灵仪式,冯玉祥、孙科等人登船迎接将军灵柩。并在北碚梅花山为将军修建了墓地保留至今。

由于有关张自忠将军的实物保存下来的非常少,所以这块石碑显得尤为珍贵。至今,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均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以此表达人们对将军的缅怀和纪念。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