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9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稻香里的追梦人 生长的罗田古镇 图片 眺望中守护 巫溪洋芋往事 仡乡老鹰茶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稻香里的追梦人

——读《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有感

□ 作者 杨晓杰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声音穿越时空,回荡在每一片稻田之间,那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声音。《梦圆大地:袁隆平传》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位科学家执着探索、无私奉献的形象。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是姚昆仑编著的一部传记类著作,获得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创新教材”奖,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作者通过大量的第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以及杂交水稻的相关知识,将袁隆平院士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讲述了他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他的超人魄力、求是精神、创新方法、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从“少年的情怀”到“壮志酬未来”,每一章都紧密相连,让我们见证了袁隆平从一个怀揣科学梦想的青年成长为世界闻名科学家的过程。

在“少年的情怀”章节中,作者描述了袁隆平早年的成长经历。通过对袁隆平家庭背景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他自小对脚下大地的热爱息息相关。袁隆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自然充满了好奇,这份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他日后科研工作的动力源泉。袁隆平曾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稻田边玩耍的情景,那时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这种对土地的深情厚谊贯穿了他的一生,也为他后来投身于农业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他在年轻时曾亲眼见到倒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也为他后面报考大学选择“农学”埋下伏笔。正如袁隆平常说:“吃饭可是天下第一大事。不学农,人类怎么生存?”

在“禁区拓荒者”章节中,袁隆平开始挑战传统农业观念,尝试杂交水稻的研究。面对当时保守的思想环境,袁隆平敢于突破常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的。书中提到,在1964年,袁隆平发现了自然界中罕见的雄性不育突变株,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大门。那段时间他每天7点出门,带上水壶和两个馒头,直到下午4点才回家,他用放大镜观察了大量稻穗,终于发现雄性不育株。正是凭借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最终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之后的“冲刺三系稻”章节,着重描写了袁隆平团队在攻克杂交水稻技术难关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无数次试验。1970年秋,根据袁隆平“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的设想,他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找到一棵雄性不育株。转育出来的三粒雄性不育种子被命名为“野败”,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终于在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解决了杂交水稻的制种问题,这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而“情爱盈天地”章节不同于其他侧重于科学研究的章节,这一部分更多地讲述了袁隆平个人生活的一面。通过对袁隆平与家人的互动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的描绘,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和丈夫。书中提到了他与妻子邓哲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这些温馨的家庭场景,为袁隆平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一书不仅记录了一个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更传递了一种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袁隆平院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学技术对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重要性。50年孜孜以求,壮心不已,他的梦想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此,他奋斗了一辈子。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对全人类的福祉。袁隆平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

种一粒梦,收万顷希望。正如书中所写:“壮志酬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将继续激励后来者前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这部传记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一本启发人心灵的佳作。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