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10月3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部门回应

版面翻页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03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发言摘登

10月28日,市政协召开六届四十一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开展专题协商。 记者 柯俊彬 摄

 

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景点提档优化

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 孟小军

提升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世界级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景点提档优化是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点任务。调研发现,在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景点提档优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推动渝鄂两地建设“大三峡无障碍旅游区”,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市级主管部门指导,统筹制定长江三峡旅游(重庆段)发展规划;多部门联动,协调给予三峡沿线区县游轮优惠政策,推出旅游惠民措施;持续开展“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奖”等行业协作活动;推进入境旅游联动发展,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建设澜湄地区出入境集散地。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文旅融合超级场景;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重庆三峡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着力引进和提升经营主体能级,注重“旅游+”的业态创新、游览体验创新;推动“涪丰武”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联动推出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旅游线路。

加强旅游活动合作推广,创新结合网络微短剧,综合运用数字直播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媒体,以及旅游新媒体;引导旅游达人和游客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媒介参与专项推广活动;提升智博会、西洽会、西旅会等展会活动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持续开展“陆海之约”“感知重庆”等城市传播品牌项目,增强国际传播的立体度和亲和力。

鼓励和支持旅游景区探索人工智能导览等智慧旅游创新服务;加强三峡沿线航空、高铁、高速的旅游集散系统建设;用好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政策,打造便捷购物消费环境;优化文旅场所的涉外购票及预约服务;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加强旅游景区规范,设置国际通用标识;推动国际旅游人才培养。

塑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名片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 向泽映

塑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名片,增强文旅产业整体竞争力,是推动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但对标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仍有一些不足。

为此,建议:

结合重庆景观名片,丰富产品供给。以打造“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地”为重点,推动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消费新场景提档升级。深化实施“城景通”“景景通”工程,布局推进旅游交通建设,加强“城市交通+旅游交通”协同发展。

打好“历史牌”“文化牌”,挖掘修复一批历史老巷的文化传承,打造“红色三岩”品牌。打好“节会牌”“时尚牌”,加快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持续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等国际性展会节会。推进媒旅融合,以媒促旅,利用新兴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全方位展现重庆魅力。

创新文化美食消费新场景,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重庆特色美食评选活动,推进美食品牌培育工程。继续加快渝中区好吃街、南岸南山火锅城、江北酒吧街九街等中心城区美食集聚区升级改造,打造以国际友好城市为主题的国际美食街区。

以丰富“夜景、夜购、夜食、夜游、夜娱”等产品供给为重点,创建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升级打造“两江四岸”灯饰、夜游之旅,灯光秀表演等特色活动,推出新一代重庆两江夜游高端游船。

深入践行“旅游+”理念,推动都市旅游与科技、工业、影视、园区、商业、教育等跨界融合,推进大学城与西部科学城联动、文化园与科技馆联动、影视城与智慧园联动。依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升级“惠游重庆”平台,开发“重庆文旅”智能导览系统,创建一批国家级国际级沉浸式体验式旅游新空间。

促进长江三峡游轮旅游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 陈兴芜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一门户两辅助六节点”游轮码头体系,长江三峡游轮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努力构建大三峡旅游发展格局。持续扩展游轮旅游业态,做到大型游轮、中型游船和小型游艇相结合,满足不同游客、不同景点的需求;做到水陆空相结合,大力开发低空经济,积极探索三峡低空旅游产业。拓展延伸游轮旅游路线,从水系而言,从长江向嘉陵江、乌江流域扩展;从山系而言,由巫山向大巴山、七曜山、武陵山扩展。

加快三峡游轮旅游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经营等方式,激发邮轮旅游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深化协同推进、监管评价、安全应急、一体营销等改革,优化提升三峡旅游市场环境。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加强政府顶层设计,推动政府、企业、景区同频共振,品牌、市场、服务、交流推广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利共赢。壮大优秀市场主体,建立以游轮公司、旅行社、景点、文艺实体等相互支撑、融合的三峡游轮旅游联合舰队,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丰富游轮服务场景,建立完善三峡游轮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动游轮配套设施更新。优化游轮旅游产品,将山水游、古迹游、民俗游、乡村游有机结合,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三峡游轮旅游精品IP,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着力打造复合型优秀人才队伍,推动旅游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推动重庆“两江游”提档升级

渝中区政协主席 王 南

“两江游”是我市塑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整体看,“两江游”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弱项。

为此,建议:

打造集“交通集散、票务预订、团队接驳、消费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配套服务平台;增设“两江游”始发港、停靠点,大力改造码头;制定行业标准,建立数字票务监管体系,实施互联网实名制购票和智能化验票。

绘制“两江游”整体规划“一张图”,推动“夜间游”和“全时游”并重,“江面快游”和“江岸漫游”并行。构建水陆联动环游体系,完善接岸通道、公共交通接驳等设施,推动船景相连、水陆互动。设立“两江游”品牌形象和标识系统,建立品控标准。

营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享“一船夜宴”,打造“一烫天下”“热辣巴渝”等“重庆·两江主题餐饮”;观“一船好戏”,按需延长“两江四岸”景观照明时间,打造烟花秀、无人机秀、光影秀等“重庆·两江视听盛宴”;赴“一船派对”,推出“重庆·两江现场Party”,打造全景式、沉浸式娱乐体验。

加强与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线城市合作,建立与川西九寨沟和重庆武陵风情、大足石刻等重要景区景点联系,寻求共赢机遇。提升项目人文底蕴,面向全球征集“两江游”LOGO设计方案,创作高质量的“两江游”文学、影视和艺术作品。

借力“三峡游”国际影响,构建“自然风景三峡游+城市景观两江游”外宣矩阵,打造“出三峡、赴两江”联动品牌,塑造两江游国际“金名片”。合力互动推介,与“都市游”“研学游”“温泉游”等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群效应,匹配“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定位;抓住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机遇,用好全球社交平台,催生“两江游”成为国际热词、旅游热地。

加快培育低空飞行项目 助力扩大旅游高端消费

渝北区政协副主席 艾道淳

目前,重庆在培育低空飞行项目方面已有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调研发现,我市在培育低空飞行项目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此,建议:

借鉴湖南、安徽等先行地区经验,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专项规划,打破低空飞行与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实现低空旅游资源动态化管理、精细化使用。推动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加强行业收费监管,组建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重点扶持一批低空飞行通航企业,引导开发一批低空飞行旅游项目,为低空飞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建立低空飞行旅游消费热点项目培育机制,借助重庆独特的“8D魔幻”地形,在城市区域及网红景区开展俯瞰新重庆空中游,在长江三峡开展三峡立体游,在巫山、金佛山、仙女山开展“空中漫步”、无人机灯光秀、滑翔体验等项目,在龙兴、梁平等通用机场开展“与云共舞”低空驾驶体验等高端项目,感受空中视觉冲击。加强市内区县景区景点“织点成网”,论证开通重庆至邻近的四川及周边城市旅游景区景点的低空飞行航线,推动与湖南张家界、湖北宜昌、云南大理、贵州遵义等周边旅游热点地区合作,不断提升跨区域低空飞行辐射带动力。

推动在万盛、城口、石柱、开州、秀山、忠县、酉阳等旅游资源丰富地区设置通用机场,推进在有条件的旅游景区规划建设通航起降点,构建与旅游景区密切结合的低空飞行航线网。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将全市低空空域划设为适飞空域和管制空域,编制低空视航图、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细则和通用机场使用手册,进一步简化通航飞行审批手续,实现重庆大部分低空空域自主飞行。

拓展旅游新赛道 推动研学新增长

促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沙坪坝区政协主席 杨邦维

近年来,我市设计开展国际研学活动60余项,2023年获评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实现突破。但仍存在一些等问题。

为此,建议:

成立由文化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助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制定推动研学旅游发展中长期行动计划,拓展行业内涵外延,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加快探索具备重庆辨识度的研学旅游标准体系和数据统计体系,及时废止无效标准,细化相关统计指标,准确把握未来趋势方向,精准施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激励,鼓励具备条件的景点、高校、企业、乡村等开发研学项目,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能。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入挖掘我市喀斯特地貌、长江文化考古、山地地理环境、高校优势学科等独特资源,探索推出以研学为核心的竞技赛事、文化体验、地理探索、学科实践项目,丰富产品供给,塑造“重庆研学”品牌。依托国际友好城市、高校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定制开发研学项目,宣传推广研学资源,推动实现国际国内研学“双向奔赴”。

组织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力量,开展从业人员技能标准调研,明确准入标准,督促持证上岗。搭建行业培训体系,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培训。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强化对高校研学旅游相关学科建设的指导支持,切实保障高质量研学旅游人才供给。

优化教育、工商、文旅等联合监管链条,制定权责清单,细化权责边界。推行“研学旅游”后评价机制,完善过程评价、表现评价、结果评价内容。定期发布行业“白名单”“黑名单”,畅通群众线上线下反馈投诉渠道。建立“阳光研学”等数智化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凝聚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外宣合力

市政协常委、民革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龚小雪

大力发展入境游是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示重庆特色魅力、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途径。调研发现,对外宣传成效是影响客流量的关键因素,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设立专项资金,将维护官方平台、激励市场媒体、增加宣传元素、开展专题宣传等环节,纳入长期投入保障。对重点场所的解说系统、宣传资料以及线上平台用多种语言设计制作,包括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韩语等。通过网络评选等渠道,专项支持非遗等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的店铺提供多语种宣传资料,增强重庆旅游的辨识度。加快建设重庆旅游多语种呼叫中心,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交通信息、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咨询和投诉服务,实现入境旅游投诉的实时跟踪和及时处理。

建立以平台建设运营主体责位单位为核心,由宣传部、外宣办、文化旅游委、商务委、交通运输委、公安局等市级部门和38个区县政府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平台的整改优化。全面整合功能模块,在旅游、文化、商业、品牌、新闻等模块的基础上新增开放重庆、世界看重庆等模块,以境外人士视角推介重庆。

有偿征集具备重庆辨识度的旅游相关元素作品,向全球推送重庆旅游形象。与优质内容创作团队合作,每年确定不同主题,生产用于官方平台引流投放的优质内容,并通过海外优质账号团队,在海外传播推广。面向全球举办自媒体创作大赛,并通过官方平台将优秀作品向全球推广。强化品牌宣传。遴选出具有世界接受认可度、富有重庆辨识度的IP标识,彰显重庆的城市特色、文化底色,提升重庆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强化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政策支撑

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刘晓年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是重庆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构建旅游支柱产业,促进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一课题,课题组对我市部分区县以及全国27个省市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发现我市多方面存在差距。

为此,建议:

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1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通过“申办制”确定承办区县,市政府相关部门叠加政策支持,促进承办区县旅游产业提质增速发展;其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专项支持,相关市级职能部门对承办区县在资金、重大项目、融资担保、政府债券、用地指标、品牌创建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实质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于成功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以及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旅游品牌的,分别给予资金奖励;从市级产业基金中每年切块部分资金作为旅游发展母基金,予以债券、贷款贴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助推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出台支持鼓励低空旅游、文旅融合新业态的政策;出台调动国有企业等主体对文化和旅游行业投资积极性的政策;出台低空旅游审批与空域开放的政策或办法;出台对文化旅游企业进行税费减免政策;对旅游行业相关用地指标提供支持;出台减半征收温泉水资源费等系列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

起草编制《重庆市世界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或《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指引》。

加快推进我市旅行社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保海

据统计,2023年我市旅行社共组织和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分别为830.20万人次和796.0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6位和第7位。全市旅行社2023年营业收入166.02亿元,较上年增长421.6%,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但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旅行社竞争能力。一是全面转变管理理念。旅行社市场管理要从侧重“数量增长”的粗放式管理向注重“质量提升”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着力提升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培育本土旅行社。通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兼并重组等方式,帮助和支持有潜力的本土旅行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学习借鉴提升软实力。鼓励旅行社积极走出去开展考察交流,学习和借鉴知名旅行社经营管理先进经验。

强化协作,共同推动旅行社服务升级。一是强化旅游行业之间的合作。促成旅行社之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引导旅行社与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协作,开展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共同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二是加强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联动。推动旅行社与互联网接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咨询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三是鼓励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协同。推动涉及旅行社的管理部门积极协同,加强对旅行社的市场监督和信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共同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培养高端人才,积极夯实旅行社发展潜能。一是全力培育高级导游人才。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国内外交流机会、与外国语高校合作培养等方式,激励导游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吸引国内外高端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来渝发展。三是积极培养数字人才。积极培养具备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培训机构开设旅游数字化相关课程,为行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打造世界温泉之都 建设温泉康养胜地

九龙坡区政协副主席、民革重庆市委会常委 何新跃

重庆温泉具有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历史悠久的发展优势。但对照世界温泉业发展趋势,重庆温泉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将温泉旅游规划全面融入全市“多规合一”体系,实现资金、政策向温泉旅游倾斜。探索跟温泉康养相关的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促进居民温泉消费。

融入温泉康疗高附加值产品,构建温泉“休养—康养—医养”三级产品体系,打造温泉茶馆、泉修基地、温泉艺术馆、温泉文艺中心等“一汤一品”,打造“温泉+文化养心+森林康养+运动康养+中医理疗+慢病管理+睡眠促进”等一系列产品。加强温泉衍生品研发,开发温泉食品、温泉面膜、温泉水等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衍生产品。

综合分析我市温泉知名品牌,打造一批特色疗愈温泉康养度假村。新建一批标杆项目,依托江北机场重点打造北温泉,建设温泉文化博物馆,适时申请“中国温泉文化博物馆”。依托重庆西站门户和中梁山脉优质温泉资源、森林环境,打造世界温泉大健康产业基地、新一代温泉旅游综合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伴山温泉康养社区、国际自然与森林医学学会实践基地等为一体的中梁山温泉康养小镇。依托重庆东站重点打造南温泉,使其成为国际文旅度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智慧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擦亮“世界温泉之都”金字招牌,开发世界温泉之都康养旅游线路、川渝文化走廊温泉旅游线路等特色线路。在全市建立宣传推广阵地,与抖音、微信等平台合作,利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更新宣传方式。定期举办温泉研讨论坛、产品展览和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年会等国际活动进行推介,在全世界游客集散地广泛宣传推广,真正让“世界温泉之都”享誉世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