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苦功打通出行“最后500米”
渝中小巷公交让群众乐享其“乘”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必须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人民交通靠人民、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近年来,渝中区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公共交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轻巧灵便的纯电小巷公交,打通群众出行“最后500米”,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鲜活样本、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写照。
所急所盼
传统公交短板亟待破解
作为重庆市核心城区,渝中区地理环境复杂、居民区密集,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是常规公交车型难以触及的“毛细血管”。原城市规划建设考虑公交站点设置、线路覆盖、公轨接驳不足,致使部分居民步行到原有站点距离远,无法满足“十分钟公共服务圈”需求,尤其是“一老一小”对家门口的公交需求愿望比较强烈。此外,传统公交以定时定点定线供给模式为主,在目的地可达性、候车时间、准点率方面都存在短板,导致部分群众公交出行意愿不高,甚至出现部分时段个别公交“空驶”现象。完善线网,既能改善群众出行,又能避免公交运力浪费。
“一线三联”
靶向施策疏堵点除痛点破难点
为疏堵点除痛点破难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渝中区委、区政府深入研究交通规划,量身定制城市小巷公交,串联轨道、公交站点,构建“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网络体系。
创立三项机制,靶向施治解难题。第一,“联动收集”,创新诉求归集机制。渝中区人大、政协、交通和属地街道成立公交民生诉求工作专班,街道在每个社区安排“公交管家”专员,开展小巷公交出行需求及问题调查,交通部门精准分析市民的出行需求和出行习惯,综合制定开线方案。第二,“联手办理”,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建立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制度,合力解决小巷公交线网走向重叠、线路综合审批等近10项问题。第三,“联合评价”,闭环评价反馈机制。针对小巷公交线路新开、优化调整,交通、交巡警、街道、公交公司联合跟踪,从运营绩效、通行安全、乘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修正通行效率低下、沿线安全风险等问题。
“一保五优”
加强投入运营打造服务品牌
为让城市“毛细血管”变畅通,渝中区探索投入小巷公交,以“一保五优”举措加强投入运营,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将小巷公交纳入普惠保障,执行2元一票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纳入主城区公共交通1小时免费换乘范围,65岁以上老年人等优待群体享受免费乘车。
对小巷公交进行五项优化——优化车型:先期选定11座纯电动小型车作为主力车型,持续探索不同适用车型;优化运营方式:创新采用增加“微循环”线路层级,即线路里程3-5公里、站间距200-500米,线路短、站点密、发班密度高;优化乘车体验:采取规范外观、统一编号,车身统一涂装,线路路号冠以“3”字头四位数字,方便群众辨识乘坐。车内增设安全行车监控、充电接口、适老扶手等便利设施;优化配套设施:推动建成河运路公交停车场,增设公交港湾1处、公交调度室2个;优化数智调度:依托公交全业务数智云平台“智巴士2.0”,强化小巷公交线路数据收集比对、客流效益分析,动态开展线路、班次、车辆调度。
“一核三融”
构建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
如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出行需求?渝中区深度拓展“小巷公交+”个性化出行服务,以服务就医、上学、旅游、购物等多样化出行需求为核心,构建覆盖“医学景商”等生活场景的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一是将小巷公交融入“交旅融合圈”。打造T083半山小巴观光线路,串联李子坝观景平台、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印制二厂等核心景点,提档升级“快进”“慢游”综合公交旅游交通网络,现已推出8条交旅融合特色线路。二是将小巷公交融入“绿色出行圈”。以小巷公交强化轨道、公交、索道、慢行、水上及垂直交通接驳,加速推进“多网融合”,推动形成轨道服务中长距离、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互补发展模式。三是将小巷公交融入“十分钟公共服务圈”。开通全市首条小巷公交3238健康专线,解决重医附一院就医不便、停车致堵等难题。突出“一老一小”关爱,开通小巷公交3209上学专线。通过多元化供需匹配,实现公交网络向更多生活场景延伸,全力融入“十分钟公共服务圈”。
畅通“微循环”
成为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推广
2020年,渝中区在全国首开两条小巷公交线路,填补了“背街小巷”公共交通服务空白,有效畅通了“微循环”,成为重庆市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标志性成果,在全国全面推广。小巷公交经验做法还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重庆日报》等介绍推广。
目前,渝中区共打造小巷公交线路8条,投入运力25辆,联通“背街小巷”16条。辖区100米范围内公轨接驳基本全覆盖,50米范围内公轨接驳率提升至86%,实现“出门乘公交、换乘通全城”。
此外,渝中区还开通就医、上学等多条特色小巷公交线路,服务28个社区、全区占比35%,覆盖30家医院、35家学校,日客运量约5500人次,年客运量超200万人次,线路运营服务回访满意度100%。 (渝中区交通运输委 文/图)